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卫星介绍,以及人造卫星介绍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卫星的资料

1、卫星是指在围绕一颗行星轨道并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然天体,人造卫星一般亦可称为卫星。

2、卫星(绕行星运行的单个天体)即人造卫星(卫星运转的人造天体)。人造卫星(Artificial Satellite):环绕地球在空间轨道上运行(至少一圈)的无人航天器。

3、人造卫星(Artificial Satellite):环绕地球在空间轨道上运行的无人航天器。人造卫星基本按照天体力学规律绕地球运动,但因在不同的轨道上受非球形地球引力场、大气阻力、太阳引力、月球引力和光压的影响,实际运动情况非常复杂。

4、太阳系内最大的卫星(超过3000公里)包括地球的卫星月球、木星的伽利略卫星木卫一(埃欧)、木卫二(欧罗巴)、木卫三(盖尼米德)、木卫四(卡利斯多)、土星的卫星土卫六(泰坦),以及海王星捕获的卫星海卫一(特里同)。

5、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公里,最远点2384公里,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65度,绕地球一周114分钟。卫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

卫星都有哪些种类?分别有什么作用?

卫星的种类及作用:气象卫星:用来监测云层气象信息,提供最新的气象情况以及长期的气象分析。我国气象卫星有极轨和静止两个系列。极轨卫星围绕南北极跨越赤道飞行,飞行一圈约102分钟,轨道高度830公里左右。

人造地球卫星同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但其功能和用途各不相同,区分开来大致可分为通信、气象、资源、侦察、导航五大类。通信卫星。它的功能是为人们传递电视、电话信号的。

军事卫星:军事用途 地球资源卫星:地球资源的勘察以及监视地球等。通讯卫星:通讯联络、广播、电视等。气象卫星:气象观测与预报 近地空间科研卫星:地球的物理探测和近地空间的观测研究。

科学卫星:送入太空轨道,进行大气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等实验或测试的卫星如中华卫星一号、哈伯等。通信卫星:作为电讯中继站的卫星,如:亚卫一号。军事卫星:作为军事照相、侦察之用的卫星。

科学卫星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主要包括天文卫星和空间物理探测卫星。技术试验卫星用于新技术试验或为应用卫星进行试验。应用卫星用以直接为军事或国民经济服务。

人造卫星介绍

1、人造卫星大致可以分为:科学卫星、通信卫星、军事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和星际卫星。科学卫星:送入太空轨道,进行大气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等试验或测试的卫星。通信卫星:作为电讯中继站的卫星。

2、人造卫星是指环绕地球在空间轨道上运行的无人航天器。卫星,是指在宇宙中所有围绕行星轨道上运行的天体,环绕哪一颗行星运转,就把它叫作那一颗行星的卫星,比如月亮环绕着地球旋转,它就是地球的卫星。

3、中国人造卫星有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三号、风云一号、风云二号、实践一号、实践四号等。作用:科学卫星:送入太空轨道,进行大气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等实验或测试的卫星如中华卫星一号、哈伯等。

4、人造卫星就是我们人类人工制造的卫星。科学家用火箭把它发射到预定的轨道,使它环绕着地球或其他行星运转,以便进行探测或科学研究。

5、人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这个卫星里的主要仪器设备是化学能电池无线电发报机。之后,美国、法国、日本也相继发射了人造卫星。

6、围绕哪一颗行星运转的人造卫星,我们就叫它哪一颗行星的人造卫星,比如最常用于观测、通讯等方面的人造地球卫星。地球对周围的物体有引力的作用,因而抛出的物体要落回地面。但是,抛出的初速度越大,物体就会飞得越远。

海洋卫星的介绍

1、海洋卫星(Ocean satellite)是主要用于海洋水色色素的探测,为海洋生物的资源开放利用、海洋污染监测与防治、海岸带资源开发、海洋科学研究等领域服务,设计发射的一种人造地球卫星。

2、极地轨道:该轨道经过地球的两极,沿着地球的北极和南极连线运行,卫星的极点高度一般在500-1000公里之间,轨道周期约为90-120分钟。这种轨道适合于海洋观测、气象、地球物理实验等应用,因为卫星可以覆盖地球表面的全球范围。

3、【海洋水色卫星】是探测海洋水色要素(如叶绿素、悬浮沙和可溶性的黄色物质等)和水温及其动态变化的卫星。【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是对海面风场、海面高度、浪场、流场以及温度场等协动力环境要素探测的卫星。

4、“海洋卫星-1”号星体呈圆筒形,高21米,总重量2290公斤,卫星采用高度为800 公里的近圆形极地轨道,倾角108□。它每昼夜绕地球旋转14圈,每36小时用二部宽刈幅传感器将全球95%的海洋覆盖一遍。

5、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我国的海洋卫星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主要历程如下:1987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海洋卫星FY-1A,这是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遥感卫星。该卫星可用于海洋观测和监测。

6、海洋卫星是地球观测卫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在气象卫星和陆地资源卫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高档次的地球观测卫星,包括军用海洋监视卫星、综合性的海洋观测卫星、各种专用的海洋学研究卫星等。

地球同步卫星的卫星介绍

人造卫星的任务要求决定着其运行轨道,区分为低轨道、中高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大椭圆轨道和极轨道。

同步卫星是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的人造地球卫星,它与地球保持相对静止,总是位于赤道的正上方。近地卫星是指轨道在地球表面附近的卫星,计算时轨道半径可近似取地球半径。

地球同步卫星也叫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是指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均为24小时整的人造地球卫星。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周期与它的轨道高度有关。轨道越低,运行速度越快,周期越短。轨道越高,运行速度越慢,周期越长。

同步卫星:地球同步卫星是人为发射的一种卫星,它相对于地球静止于赤道上空。在平常的计算中,认为这是匀速圆周运动,运转周期约为24小时,地球同步卫星距赤道的高度约为36000千米,线速度的大小约为每秒08公里。

通信卫星:利用地球同步卫星(静止卫星)来转发无线电信号组成的通信系统就称为卫星通信系统,作为通信用的这个卫星就叫做同步通信卫星。气象卫星:气象同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非常密切。

地球同步卫星是在地球赤道上空36000公里的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它的运行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相等,因此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保持不变。

卫星的介绍

卫星介绍 卫星是环绕一颗行星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体。不过,如果两个天体质量相当,它们所形成的系统一般称为双行星系统,而不是一颗行星和一颗天然卫星。通常,两个天体的质量中心都处于行星之内。

科学卫星:送入太空轨道,进行大气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等试验或测试的卫星。通信卫星:作为电讯中继站的卫星。军事卫星:作为军事照相、侦查用的卫星。气象卫星:摄取云层图和有关气象资料的卫星。

卫星分为天然卫星和人造卫星,天然卫星是指环绕行星运转的星球,而行星又环绕着恒星运转。

卫星介绍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人造卫星介绍、卫星介绍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