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北京——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团队今日正式发布全球首款仿生视觉感知芯片"天眸芯",其革命性的脉冲神经网络架构可实现视觉信息处理带宽降低90%,这项发表于《自然·电子学》的成果标志着我国在类脑智能硬件领域取得里程碑式突破。

技术突破:从生物视觉到硅基革命

研发团队负责人赵明教授介绍,芯片通过三大创新实现性能飞跃:

仿视网膜分层架构:模拟人眼视网膜的"边缘提取-特征压缩"机制,原始数据量减少60%

动态脉冲编码技术:根据场景复杂度自动调节信号发射频率,功耗较传统方案下降83%

片上学习系统:集成可重构忆阻器阵列,支持设备端实时模型更新

实测数据显示,在自动驾驶场景中,该芯片处理1080P视频流仅需0.8W功耗,时延控制在8毫秒内,较国际同类产品能效比提升15倍。

ef9b633a4a29ac47502975613879609d.jpeg

产业应用:开启智能终端新时代

"天眸芯"已与多家龙头企业展开场景验证:

智慧交通:某车企测试显示,车载视觉系统识别距离提升至300米

工业检测:某面板厂商部署后,缺陷检出率提升至99.97%

医疗影像:协和医院试点中,CT图像分析速度加快40%

据产业链消息,首款搭载该芯片的安防摄像机将于2026年Q1量产,体积有望缩小至硬币大小。

专家观点:中国芯的弯道超车

中科院半导体所王院士评价:"这不仅是带宽技术的突破,更是计算范式的变革。类脑架构让中国在AI芯片赛道获得全新话语权。"Gartner预测,类脑视觉芯片市场规模将在2030年达到千亿级,而"天眸芯"的提前卡位,为我国智能硬件产业赢得关键时间窗口。

(扫描文末二维码获取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