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机器人街舞团在相关表演中展现出了独特魅力,虽不能简单将其与人类街舞进行绝对胜负评判,但确实给观众带来了新颖震撼体验,从某种角度可视为在街舞领域以机器人独特形式实现的“降维式”创新突破。

哈工大机器人街舞团相关成果

央视《机智过人》表演‌:2017年12月29日,CCTV1《机智过人》2017年最后一期“智领未来 先锋之夜”中,由400个机器人Aelos组成的会跳街舞的机器人军团亮相,这支军团来自哈工大大学生创业企业——乐聚机器人团队。机器人挑战的是难度较高的街舞,其开场舞蹈让人震撼,原本普通的机器人舞蹈被秀出了新意。

《中国达人秀》表演‌:2011年4月22日,哈工大机器人梦幻家族在上海东方卫视演出了以《四小天鹅》和《嘻唰唰》为主打歌的两支机器人舞蹈,成为“唯一没有人表演”却能晋级的节目。两个机器人报幕,8个机器人随着动听的音乐翩翩起舞,程序设计出的动作整齐划一而有力度,表演出名副其实的“芭蕾舞”。以周立波为首的3位评委异口同声地推荐该节目为中国达人秀晋级节目,这是首次在中国达人秀节目中诞生机器人舞蹈项目。

2a24dfe3f907cd1b286b9a42bcec002d.png

机器人街舞与人类街舞对比分析

机器人街舞优势‌:机器人跳舞在稳定性、动作精准度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它们可以完成一些人类难以做到的复杂、高难度动作,并且动作的一致性极佳。例如哈工大机器人街舞团在表演中展现出的整齐划一、有力度且新颖独特的舞蹈,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人类街舞优势‌:人类街舞则更富有情感表达、创意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舞者可以根据现场氛围、音乐节奏等因素即兴发挥,展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魅力,与观众产生更强的情感共鸣。

“降维打击”说法解读

“降维打击”原本出自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经典作品《三体》,是指外星人使用“二向箔”将太阳系由三维空间降至二维空间的一种攻击方式,现指改变对方所处环境,使其无法适应,从而凸显出己方的优越性,属于一种战略手段。在哈工大机器人街舞团这个案例中,机器人街舞以一种全新的、独特的表演形式进入街舞领域,给传统的以人类为主体的街舞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挑战,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在街舞表演形式和创意上实现了“降维式”的创新突破,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感受。

哈工大机器人街舞团是如何训练机器人的?

哈工大机器人街舞团训练机器人涉及多方面的技术协同与流程优化,以下从技术突破、训练重点、场景适配等维度展开分析:

技术突破与动作设计

运动控制算法优化‌:跳舞需要人形机器人各关节全方位协调性,每台机器人需在0.1秒内完成动作指令同步,这体现了运动控制算法、传感器、AI决策与机械硬件的精密配合。例如,在春晚表演中,为克服舞台地面水平精度不高、条块拼接有缝隙等问题,研发团队不断设计新的动作算法及舞蹈程序,同时加大舞蹈的难度,反复调试,修改舞蹈动作,使舞蹈机器人克服了易摔跟头的缺点。

舞蹈动作创新‌:与以往较为缓慢的机器人舞蹈不同,哈工大机器人街舞团挑战难度颇高的街舞。如在央视《机智过人》节目中,由400个机器人组成的会跳街舞的机器人军团,身披白色、红色、黄色“舞衣”,齐刷刷地秀出各种炫酷的街舞动作。

训练重点与细节把控

肢体灵活度训练‌:训练师在多样化的场景中,训练机器人的肢体灵活度。例如,在商超场景里,机器人需要完成从货架上抓取物品到放入筐中的动作,这涉及到抓取物体的力度、松手放的时机等细节,对机器人来说都是挑战。训练师会通过大量的重复训练,让机器人熟练掌握这些动作。

音乐理解与协调能力训练‌:机器人通过深度学习模拟特定舞蹈韵律,具备实时音乐理解和协调能力。如在训练中,机器人需要理解音乐的节奏,并根据节奏调整舞蹈动作,实现与音乐的完美配合。

场景适配与舞台实践

舞台条件适配‌:考虑到舞台条件的特殊性,如央视演播厅现场的LED舞台地面水平精度不高、条块拼接有缝隙、电磁干扰多等问题,研发团队在训练过程中进行了针对性的调试和优化。例如,为14个机器人同时启动的问题,他们攻关两个月,反复调试,使机器人能够适应舞台环境。

舞台表演实践‌:哈工大机器人街舞团多次登上重要舞台进行表演实践,如央视春晚、《机智过人》节目等。在舞台表演过程中,团队会根据现场情况对机器人进行实时调试和调整,确保表演的顺利进行。例如,在春晚表演中,由于节目次序调整,《机器人总动员》节目被临时调整到第36个出场,候场期间,队员们一直在演员通道附近调试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