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离奇投诉:牛排竟要"自带手电筒吃"

7月12日,杭州消费者王先生向本平台爆料,其在某短视频平台购买的"日本黑科技·夜光牛排"到货后,发现包装盒内赫然躺着两根荧光棒和一块冷冻肉。商品页面宣称"采用分子料理技术,黑暗环境自动发光",售价298元/份,月销已达2000+。

"客服说发光效果需要手动激活,让我把荧光棒掰亮后贴在肉上..."王先生提供的聊天记录显示,商家辩称这是"最新食用级荧光技术"。记者实测发现,所谓"牛排"实为拼接肉,荧光棒则是常见的玩具产品,外包装印有"非食品"警告标识。

b910614cde120d7149857faa102d7182.jpeg

二、暗访产业链:网红食品的"美颜秘诀"

通过追踪商品物流信息,记者在河北某食品加工厂拍到触目惊心的画面:

工人将荧光棒与廉价冻肉打包

印刷日文包装盒随意堆放在潮湿地面

直播间用紫外线灯制造"发光特效"

"现在做食品,不会搞点噱头根本卖不动。"一名从业者透露,这类产品主要通过"科技感话术+视觉冲击"套路消费者,成本不足20元的产品溢价超10倍。

三、权威检测:荧光物质或致慢性中毒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范志红教授指出:

"荧光棒中的苯二甲酸二甲酯等化学物质接触食物后可能迁移,长期摄入会损伤肝脏。所谓'食用级荧光剂'纯属虚构,目前我国未批准任何荧光物质作为食品添加剂。"

四、平台回应与维权指南

截至发稿,涉事店铺已被封禁。消费者权益保护专家建议:
1️⃣ 保留证据链:拍摄完整开箱视频
2️⃣ 维权三步走:平台投诉→12315举报→司法起诉
3️⃣ 警惕"黑科技食品":认准SC编码及配料表

(本文配图:问题商品对比图/检测报告/加工厂暗访视频截图)

【记者手记】

当"猎奇"成为流量密码,某些商家正在挑战食品安全底线。此事件不仅暴露了网红经济的乱象,更警示我们:在光怪陆离的消费时代,保持理性比追逐潮流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