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当前时间(2025年7月21日),全国碳市场尚未出现“钢铁行业交易首日成交额破10亿”的官方报道,但钢铁行业纳入碳市场后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累计成交额已达数百亿规模。
一、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背景与进展
行业纳入时间:2025年3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明确将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标志着碳市场首次扩围至高排放行业。
纳入企业规模:全国约有730家钢铁企业开展年度碳排放核算与报告工作,其中纳入履约的长流程钢铁企业(包括高炉、转炉等工序)约300家,排放量17亿吨,占钢铁企业总排放量的90%以上。
市场覆盖范围:钢铁行业纳入后,全国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预计达到3700家左右,覆盖排放量约80亿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比例超过60%。
二、钢铁行业碳交易的实际表现
累计成交额:截至2025年7月15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约6.73亿吨,累计成交额达462.5亿元。其中,2024年全年成交额180.44亿元,创历史新高。
交易价格:2024年4月24日,全国碳市场价格首次突破每吨百元;2024年11月价格攀升至历史高点超过105元/吨,目前价格已回落至约75元/吨水平,交易量仍集中于履约期前。
企业参与情况:以华能、华电等为代表的央企已设立碳资产管理专业团队,对碳配额进行预算管理与模拟交易。钢铁、水泥等高碳行业也积极参与,河北某大型钢铁集团已完成碳排放核算体系建设,并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年度盘查。
三、钢铁行业碳交易的市场影响
推动行业低碳转型:通过“激励先进、约束落后”机制,钢铁行业加快出清落后产能,推动行业从“高碳依赖”传统路径向“低碳竞争力”新赛道转变。
催生新兴产业机遇:碳市场的发展催生了碳核查、碳监测、碳咨询、碳金融等新兴领域,为相关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提升国际竞争力:面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国际碳壁垒压力,钢铁行业纳入碳市场有助于夯实数据基础、提升产品绿色竞争力,有效应对国际贸易规则变化。
全国碳市场价格走势如何?
全国碳市场价格走势受多重因素影响,近期呈现波动但总体稳定的态势
近期价格走势
短期波动:全国碳市场价格在短期内受到供需关系、政策调整、能源价格波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例如,在2025年上半年,全国碳市场交易价格从97元/吨一路跌破68元/吨,跌幅近30%。其中4月至5月价格快速下降,主要是能源价格扰动与政策宽松共振的结果。然而,进入6月后,随着原油价格抬升的催化信号出现以及进入高温季节推升碳需求的催化,碳价止跌回升,超过75元/吨。
当前价格水平:截至2025年7月,全国碳市场价格已经反弹至一定水平,并维持在每吨70元至80元之间。具体来说,7月18日的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为:开盘价72.21元/吨,最高价73.26元/吨,最低价72.19元/吨,收盘价72.82元/吨,收盘价较前一日下跌0.16%。
未来价格走势预测
中期反弹预期:随着碳排放基准值和修正系数的收紧以及配额发放的方法逐渐完善,全国碳市场价格在回落后仍有阶段性反弹的阶段。预计全国碳市场总体将延续平稳运行态势,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达成。
长期上升趋势:从长期来看,随着全国碳市场覆盖行业的不断扩围、纳入企业的不断增加以及交易主体的日益多元化,碳市场的活力和效率将进一步提升。同时,随着绿色低碳政策的持续推进和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关注,碳市场的长期上升趋势基本不变。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