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教育部联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通知》,其中"小学一二年级严禁布置电子作业"的条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项被家长称为"最硬核护眼令"的新规,标志着我国近视防控从"建议引导"正式进入"刚性约束"阶段。
一、政策解码:电子作业禁令的三大突破
年龄精准卡位
聚焦6-8岁儿童视觉发育关键期,该年龄段眼轴年增长量可达1mm(成人仅为0.1mm),电子屏幕的蓝光刺激与持续调节痉挛将大幅提升近视风险。
作业形式革命
要求纸质作业占比不低于80%,推荐使用"三色作业本"(黄底黑字护眼纸)、推行20-20-20护眼法则(每20分钟眺望20英尺外20秒)。
监管双轨制
建立学校自查与省级飞行检查机制,违规布置电子作业将被纳入教育督导"一票否决"指标。
二、医学共识:被低估的"电子保姆"危害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王宁利教授团队研究显示:
连续使用平板电脑30分钟,儿童泪膜破裂时间缩短67%
每天2小时电子作业,近视发生风险增加3.2倍
夜间使用电子设备,褪黑素分泌抑制率达43%
"这不是简单的作业形式变化,而是对儿童生物钟的系统性保护。"王教授在采访中强调。
三、家长众生相:从焦虑到行动的转变
记者走访多所小学发现,新规实施呈现"冰火两重天":
支持派:海淀区家长李女士展示自制的"家庭护眼计划表",包含每日1小时户外"追光运动"、每周"无屏日"等活动
观望派:部分家长担忧纸质作业增加批改负担,某培训机构借机推出"AI作业辅导灯"引发争议
创新派:成都盐道街小学试点"有声作业",将识字任务改编成童谣由家长亲子共读
四、全球视野:各国的"护眼兵法"
新加坡:将户外活动时间纳入课表,建立"近视护照"跟踪防控
澳大利亚:立法规定电子设备使用时长,教室玻璃透光率不得低于70%
芬兰:推行"森林课堂",每学年安排200小时自然光照学习
行动倡议:构建"家校社"防护网络
本刊联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发起"明亮双眸2025"行动,呼吁:
家庭设立"电子宵禁"(睡前1小时禁用设备)
社区建设"光明角"(提供免费视力筛查)
企业开发符合ISO12609-7标准的护眼文具
教育部体卫艺司负责人表示:"这道禁令不是终点,而是全民护眼意识的起跑线。"随着新学年临近,这场关乎民族未来的视力保卫战,正悄然改变着中国教育的生态底色。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