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三文鱼放射性物质事件全溯源
一、事件背景与争议
2023年下半年,中外社交平台流传一则消息,称“中国海关在香港地区口岸连续两次拦截了一批挪威三文鱼,放射性物质含量高达150%贝克勒尔每公斤,并证实这些三文鱼源自日本福岛地区”。配图文字显示“8万吨挪威三文鱼,其实是日本福岛货”。该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但经查证为不实信息。
二、事实核查与证据
香港海关回应
香港海关新闻组工作人员明确表示,近期并未出现网传所述案件。经谷歌反搜,网传图片并非拍摄自近期,而是2022年6月6日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旗下点新闻网站报道中使用的图片,图源标注为“点新闻记者方俊明摄”,与网传说法无关。
挪威海产局(NSC)数据显示,2023年10月9日至10月15日,挪威向中国出口的新鲜三文鱼总量为710吨,而网传“8万吨”数据明显与实际不符。
日本农林水产省2022年渔业白皮书显示,日本鲑鱼(三文鱼属鲑鱼类)捕捞总量为8.79万吨,且并非全部用于出口,更不可能全部伪装成挪威三文鱼出口至中国。
挪威食品安全局声明
挪威食品安全局资深顾问梅兰表示,从未听说过“挪威将他国出产三文鱼改标并出口至中国”的情况。在挪威,食品安全局会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进行随机检查,至今未发生类似情况。
三、放射性物质检测与标准
检测技术
放射性物质检测通常包括样品溶解、富集、分离等操作,随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分离和检测,最后利用放射性检测器测量样品中放射性物质的强度或能谱,从而鉴定其元素组成和含量。
国际标准
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解释,1贝克勒尔(Bq)相当于每秒1次的放射率。中国对进口三文鱼放射性物质的标准为低于90贝克勒尔每公斤,而网传“150%贝克勒尔每公斤”的说法不仅数据不实,且计量单位使用不规范。
四、市场与监管动态
中国海关措施
为进一步确保进口海鲜食品安全,中国海关总署已于2023年8月24日发布公告,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月报,2023年9月份数据中已不存在从日本进口的水产品。
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
国际原子能机构最近报告称,日本目前仍在参照国际安全标准进行排放,但并未改变中国对日本水产品的进口限制措施。
五、事件总结与启示
谣言与真相
网传“挪威三文鱼放射性物质事件”为不实信息,香港海关、挪威海产局、挪威食品安全局等多方均已辟谣。数据对比和图片反搜均证明网传内容存在多处漏洞。
食品安全监管
中国海关总署对进口水产品实施严格监管,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确保消费者食品安全。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不轻信未经证实的网络谣言。
行业自律与诚信
水产行业应加强自律,确保产品溯源和品质安全。任何试图通过改标、伪装等手段逃避监管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制裁和市场淘汰。
挪威三文鱼在全球市场的份额
挪威三文鱼在全球市场的份额约为34%,是全球最大的养殖三文鱼生产国。以下从出口规模、市场地位、价格动态等维度展开
市场份额与出口规模
挪威占全球养殖三文鱼市场的34%,其三文鱼出口量占挪威海产品出口总值的68%。2025年上半年,挪威对华三文鱼出口量达42,224吨,出口额39.21亿挪威克朗,同比分别增长122%和62%,中国成为其上半年出口额增速最快的市场。2024年挪威三文鱼出口量达45,716吨,出口额51.1亿挪威克朗,占挪威海产品出口的最大份额。
市场地位与竞争格局
挪威是全球最大的养殖三文鱼生产国,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过去十年间,挪威三文鱼价格普遍高于智利三文鱼,但2025年第一季度两者价差缩小至历史最低水平。挪威三文鱼出口产业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其出口量对全球三文鱼市场供应具有重要影响。
价格动态与市场趋势
2025年1月,挪威冰鲜三文鱼出口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离岸价格同比上涨8%,达到近三年新高。中国市场的冰鲜三文鱼价格同比大幅上涨,反映出需求持续强劲。随着全球三文鱼市场供应量增长,挪威三文鱼出口价格呈现波动上涨趋势,但中国市场仍保持较高增速。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