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深度】当方向盘交给算法:首例AI代驾事故责任案警示录

(2025年7月30日 北京讯)今日,XX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引发社会热议的"3·15AI代驾交通事故案"作出终审判决,首次明确自动驾驶服务商需承担70%事故责任。这起造成1人重伤的交通事故,或将重构智能出行时代的责任分配体系。

2cd597795d2d7933f947bf6e773e3c36.png

一、案情回溯:人机协作的"罗生门"

2024年3月15日,用户张某使用"智驾通"AI代驾服务返回住所,车辆在通过无信号灯路口时与电动自行车碰撞。平台数据显示:

事故发生前3秒系统已识别危险

紧急制动程序因网络延迟未启动

用户未按提示接管方向盘

法庭采信司法鉴定意见,认定平台算法缺陷与应急机制缺失是主因。

二、判决要旨:穿透技术面纱的司法突破

主审法官李XX在判决书中确立三大原则:

功能替代标准:AI代驾已实质替代人类驾驶职能,不能简单适用《民法典》网络服务条款

动态注意义务:平台对道路环境的实时监控义务高于传统导航软件

双轨举证责任:用户仅需证明使用服务事实,技术过错由平台自证

判决书特别指出:"技术中立性不能成为豁免安全责任的盾牌"。

三、行业地震:万亿市场的合规重构

本次判决引发连锁反应:

市占率35%的"悠驾"宣布暂停夜间服务

保险业拟推出"自动驾驶责任险"新产品

工信部拟将AI代驾纳入《智能网联汽车准入管理条例》

某平台技术总监坦言:"过去把AI代驾当'高级巡航'的日子结束了"。

四、专家圆桌:技术向善的边界何在

法律界:中国政法大学王教授指出,本案填补了L3级自动驾驶立法空白
伦理界:清华大学AI研究院建议建立"算法黑匣子"第三方存管制度
用户代表:伤者家属呼吁建立事故救助基金

(文末互动话题:#AI代驾你敢用吗# 参与投票赢智能车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