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乌粮食贸易按下"加速键":特殊时期的战略补给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公告,我国已于7月下旬启动本年度第三批储备粮紧急采购计划,首批500万吨乌克兰玉米预计将于8月中旬通过黑海新安全航道抵达青岛港。这是继2024年"黑海粮食走廊"重启后,中乌两国规模最大的单批次粮食贸易合作,标志着中国在全球粮食供应链重构中的主动布局。


一、采购背景:多重危机下的未雨绸缪

国际粮价波动加剧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2025年南美玉米减产预期达12%,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主力合约价格较年初上涨23%

乌克兰农业政策部数据显示,2024/25年度乌玉米产量恢复至2800万吨,出口潜力居全球第四

国内储备优化需求

截至2025年6月,我国玉米储备库存周转期较安全线缩短15天

农业农村部预警:东北主产区7月持续强降雨致局部减产

003660f9377df7b15cd9f0dc7ac3d4b3.jpeg


二、运输创新:黑海走廊的"中国方案"

物流突破

采用"敖德萨—博斯普鲁斯海峡—苏伊士运河"新航线,运输周期较传统路线缩短7天

中远海运特派6艘3万吨级散货船执行护航任务

金融保障

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15亿美元专项贸易融资

人民币结算占比提升至65%,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乌克兰玉米出口受哪些因素影响?

乌克兰玉米出口受天气、地缘政治、物流成本、国际市场竞争、国内生产情况及港口基础设施稳定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天气因素

干旱影响‌:去年6月下旬至9月初,乌克兰经历了极其炎热和干燥的天气,这对玉米单产潜力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收成减少。2024年玉米产量为2500万吨,比去年减少750万吨或23%,创下2017年以来的最低产量。产量显著减少的原因包括不利的天气条件导致单产下降18%至6.4公吨/公顷。

未来展望‌:如果天气条件保持有利,2025/26年度乌克兰玉米产量可能会超过3100万吨。然而,2024年玉米产量可能面临减产,减产幅度可能达到30%~35%,也就是大约1/3。

地缘政治因素

冲突影响‌:俄乌冲突的爆发对玉米等粮食的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境内难民急剧增加,农业劳动力数量锐减;农业生产物资供应缺乏保障,粮食作物种植规模有所减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粮食生产能力较难恢复。

协议与出口‌:在2022年黑海粮食协议签署后,乌克兰玉米出口有所恢复,三大港口出口量显著提升。直到2023年7月俄罗斯退出协议,乌克兰玉米出口变为主要依靠多瑙河口岸运输和邻国陆路运输。

物流与成本因素

运力限制‌:多瑙河港口运力有限,无论是波兰港口还是罗马尼亚港口,距离乌克兰粮食产地的距离都较为遥远。

轨距差异‌:乌克兰的铁路和欧洲其他国家的铁路轨距不同,这意味着运载粮食的列车需要在边境进行中转,进一步增加了物流成本。

国际市场竞争因素

美国竞争压力‌:美国玉米的竞争压力正在显现。到2024年底,美国玉米已取代乌克兰在西班牙市场的需求。当前美国玉米在欧洲市场的报价为每吨230美元,而乌克兰玉米价格区间为256~260美元,高达11%~13%的价差使乌方处于明显竞争劣势。

巴西竞争‌:从全球范围来看,共有四大玉米出口国,分别是美国、巴西、乌克兰以及阿根廷。巴西玉米天量丰产,再加上开通了对华出口的重要通道,使得巴西玉米找到了出口,于是超越了美国,成为全球玉米第一出口大国。

国内生产因素

播种面积‌:播种面积小幅下降也对产量造成不利影响。由于玉米的种植、晒干以及运输成本比其他作物更高,所以玉米种植面积降幅尤为突出。

收购价格‌:在乌克兰,新季玉米收购价格仍然很高。2024/25年度伊始,乌克兰港口的CPT价格超过200美元/吨。

港口基础设施因素

基础设施破坏‌:俄乌冲突导致贸易不确定性风险增加,引发了市场对谷物出口前景的担忧。黑海港口物流将面临瘫痪,俄罗斯和乌克兰谷物出口将面临无法交付或延迟交付的风险。

港口运营‌:尽管船舶和港口基础设施经常遭受袭击,但乌克兰军队控制着出口路线,乌克兰港口的玉米出口预计在未来一年将继续,港口业务将扩大。然而,未来一年乌克兰玉米出口将大幅减少,预计2024/25年度出口量从上年度的2950万吨降至23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