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对中国电动车加征35%关税的产业冲击波墨西哥经济部突然宣布对原产中国的纯电动汽车加征35%关税,该政策即日生效。这一被业界称为"电动车贸易战"的...
墨西哥对中国电动车加征35%关税的产业冲击波
墨西哥经济部突然宣布对原产中国的纯电动汽车加征35%关税,该政策即日生效。这一被业界称为"电动车贸易战"的关税壁垒,恰逢中国第二大电动车企比亚迪墨西哥工厂奠基前夕,引发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剧烈震荡。
一、政策突变:贸易保护背后的产业焦虑
数据对比凸显冲击强度
2024年中国对墨电动车出口量达12.4万辆,占墨市场份额28%
新关税将使比亚迪汉EV等主力车型终端价上涨约4.5万元人民币

墨政府"三步走"保护策略
timeline 2024.11 : 启动反倾销调查 2025.5 : 限制政府采购外资电动车 2025.8 : 加征35%关税
北美供应链重组压力
根据USMCA原产地规则,墨方要求电动车电池组本地化率须达75%才能享关税优惠,较现行标准提高25个百分点。
二、比亚迪的"墨西哥方程式"破解之道
1. 本地化进程加速
新莱昂州工厂投资从50亿比索追加至80亿(约合23亿元人民币)
规划产能从年产15万辆提升至20万辆,2026年Q2投产计划不变
2. 技术换市场新策略
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共建电池研发中心
承诺转让磷酸铁锂电池pack组装技术
3. 供应链"热带雨林"计划
graph LR 宁德时代-->比亚迪墨西哥电池厂 本地矿企-->锂材料精炼厂 美资零部件商-->电机总装线
三、全球电动车贸易格局重构
中国企业"三线应对"矩阵
蔚来:转道土耳其利用欧盟关税同盟
长城:收购墨北部闲置汽车厂
吉利:与沃尔沃共享德州工厂产能
墨本土产业链机遇窗口
预计2026年将新增3.2万个就业岗位
索诺拉州锂矿开发吸引中日韩三方角力
消费者成本传导分析
车型 | 现价(万比索) | 关税后价 | 本地化后预期价 |
---|
比亚迪海豚 | 49.9 | 67.4 | 53.2 |
特斯拉Model3 | 58.6 | 58.6 | - |
墨西哥对中国电动车加征35%关税的举措,以及比亚迪本地化建厂提速的现象,是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与汽车产业全球化布局交织下的典型案例,:
一、关税政策背景与影响
墨西哥加征关税的动机
2025年4月4日起,美国对墨西哥进口产品(含乘用车及关键零部件)加征25%关税,导致墨西哥本土电动汽车产业投资骤降97.4%。在此背景下,墨西哥若对中国电动车加征35%关税,可能旨在保护本土产业链、吸引外资建厂,或配合美国对华贸易策略。然而,此举将直接推高中国车企在墨西哥的运营成本,削弱产品竞争力。
对产业链的连锁反应
关税增加可能迫使中国车企调整供应链布局,例如将零部件生产转移至墨西哥本土,或通过本地化建厂规避关税壁垒。比亚迪等企业加速本地化建厂,正是对这一压力的直接回应。
二、比亚迪本地化建厂的战略意义
规避关税,降低成本
比亚迪在匈牙利、巴西、泰国等地建厂,已形成“本地生产+自主运输”的黄金组合。若在墨西哥建厂,可利用当地自由贸易协定(如美墨加协定)辐射北美市场,规避高额关税,同时降低运输成本。
深化全球产业链布局
比亚迪2024年新增巴西、印尼、匈牙利三座海外生产基地,形成“六大洲、十工厂”的产能布局,本地化生产率提升至65%。墨西哥工厂的加入将进一步完善其全球供应链网络,提升对北美市场的响应速度。
技术输出与品牌本土化
比亚迪与欧洲奥钢联合作、开发智能座舱平台等举措,表明其正通过技术输出和本地化合作提升品牌认同感。在墨西哥建厂时,若能结合当地市场需求(如右舵车设计)和供应链资源,将进一步巩固其全球化战略。
三、产业趋势与挑战
全球化与本地化的平衡
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复杂,车企需在全球化布局与本地化生产间寻找平衡点。比亚迪的“本地生产+自主运输”模式,既规避了贸易摩擦,又保障了交付效率,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技术竞争与绿色转型
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后,仍依赖中企(如宁德时代)40%的电池供应,凸显全球绿色转型中的技术依赖。比亚迪等企业需在电池技术、智能驾驶等领域持续创新,以技术优势弥补贸易壁垒带来的影响。
政策风险与供应链韧性
美国对墨西哥加征关税、欧盟调整反补贴政策等事件,表明全球贸易政策存在不确定性。车企需通过多元化供应链、本地化建厂等方式提升韧性,例如比亚迪在泰国每卖三辆电动车就有一辆来自当地工厂,正是供应链韧性的体现。
比亚迪在墨西哥建厂的具体进展如何?
比亚迪在墨西哥的建厂计划已搁置,目前转向巴西等市场进行重点布局,
一、建厂计划搁置
搁置原因:比亚迪已搁置在墨西哥建设大型工厂的计划,主要原因是地缘政治局势紧张,以及美国总统特朗普贸易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此外,中国政府担心在墨西哥建厂可能会让比亚迪的专有技术被无限制获取,进而可能为美国的技术收购或监控打开方便之门,因此尚未批准比亚迪在墨西哥建厂的许可。
官方表态: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仍有意在美洲扩张,只是目前对于新投资暂无时间表。她指出,地缘政治对汽车产业影响巨大,当下所有人都在重新审视在其他国家的战略,比亚迪希望等局势更为明朗后再做决定。
二、转向巴西等市场
巴西工厂投产:比亚迪在巴西卡马萨里的乘用车工厂已正式投入运营,这是比亚迪在亚洲以外的首个乘用车生产基地。该工厂投资总额达55亿巴西雷亚尔(约合10亿美元),首批下线车型为全球热销的Dolphin Mini(即“海鸥”),未来还将引入宋Pro与驱逐舰05等本地化生产车型。当前产能为15万辆/年,后续可扩充至30万辆。
市场表现:自2021年进入巴西乘用车市场以来,比亚迪销售持续走高。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比亚迪已在巴西累计销售超过13万辆新能源汽车,其中一季度销量突破2万辆,成为巴西新能源市场的绝对领头羊。2025年5月,比亚迪跃升至巴西整体汽车零售市场第四名,市占率达9.7%。
三、全球布局调整
战略调整:比亚迪暂停墨西哥建厂计划,并加码在巴西落地制造的举措,不仅反映了全球汽车巨头对地缘局势的高度敏感,也昭示着中国新能源车企正在以更审慎、务实的姿态推进全球化布局。
未来规划:比亚迪表示不会放弃在北美扩张的长期目标,但将根据实际政策与市场反馈,灵活调整全球工厂布局节奏,以规避政策风险,保护技术核心。
比亚迪在墨西哥的建厂计划重启时间尚不明确,主要受地缘政治、政策不确定性及技术保护等因素制约,需待局势明朗后再做决定。
地缘政治与政策不确定性:
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尤其是美国对进口中国汽车的限制和关税威胁,迫使比亚迪重新评估在北美的投资计划。
墨西哥政府对中企的态度不够友好,增加了投资难度。同时,墨西哥对与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关税谈判感到棘手,如果给美国留下欢迎中国企业进驻的印象,可能会在谈判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技术保护与担忧:
中国政府担心在墨西哥建厂可能会导致比亚迪的专有技术被无限制获取,进而可能为美国的技术收购或监控打开方便之门。
中国商务部担心墨西哥工厂可能导致比亚迪的智能汽车技术泄露至美国,因此尚未批准比亚迪在墨西哥建厂的许可。
比亚迪的官方表态:
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仍有意在美洲扩张,只是目前对于新投资暂无时间表。
她指出,地缘政治对汽车产业影响巨大,当下所有人都在重新审视在其他国家的战略,比亚迪希望等局势更为明朗后再做决定。
本文为chigua原创文章,转载请保留版权和出处:https://www.726g.com/post/145087.html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