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025年春季学期,新加坡国立大学教务系统里出现了一张特殊的课表:计算机科学、量子物理、艺术史三个毫不相干的专业课程,被一位中国留学生用精密的时间管理串联成每天16小时的学习拼图。这位不愿透露全名的"Leon同学"正在挑战NUS建校120年来最复杂的跨学科学位组合。


多线程学术生存实录

1. 课程表的军事化管理
Leon的手机里存着27个分类标签的待办清单,其作息表精确到5分钟单位:晨间量子场论推导(6:30-8:00)→艺术史文献速读(通勤时段)→机器学习实验(10:00-13:00)→午餐时完成雕塑创作草图。NUS跨学科事务主任Dr. Lim证实,该生每学期38学分的负荷已达系统设置上限。

2. 三维知识网络的构建秘笈
在Leon独创的"学科交叉映射法"中,三个专业形成思维闭环:用算法模拟文艺复兴画作的黄金比例,用量子隧穿效应解释水墨画的留白意境。其发表在《Nature》子刊的论文《艺术创作中的量子退相干现象》,正是这种思维碰撞的产物。

3. 时间折叠者的社会争议
校园BBS上"Leon究竟是不是AI"的投票获得1.2万次参与。支持者称其证明人类潜能无限,反对者则认为这种"学术军备竞赛"加剧教育内卷。对此当事人回应:"我只是把别人刷短视频的时间,用来验证不同维度的认知愉悦。"

89dfb5ded3911d11ff5263308867c3cb.jpeg


现象背后的教育启示

NUS已启动"超维学者计划",为跨三个以上学科的学生配备专属导师团队。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TOP50高校中,类似Leon的"多学位挑战者"同比增长300%。教育专家指出,这种趋势既反映Z世代对知识整合的渴求,也暴露传统专业划分的局限性。

记者手记

在Leon布满演算公式的素描本扉页,写着达芬奇的名言:"研究艺术的科学和科学的艺术。"当被问及毕业规划时,这位"卷王"正申请将三个学位论文合并为跨维度研究课题——或许这就是未来教育的某种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