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特写】当象鼻成为按摩工具:一场披着温情外衣的动物表演一、现象观察:旅游奇观背后的商业逻辑在清迈郊区某度假村,三头亚洲象正用鼻子为躺椅上的游客进行背部敲打。训练员声称...
【新闻特写】当象鼻成为按摩工具:一场披着温情外衣的动物表演
一、现象观察:旅游奇观背后的商业逻辑
在清迈郊区某度假村,三头亚洲象正用鼻子为躺椅上的游客进行背部敲打。训练员声称这些大象经过"特殊培训",能自主调节力度。景区宣传资料显示,该服务收费2000泰铢/15分钟,旺季日均接待量超50人次。
但动物行为学家发现,大象在"工作"时频繁出现甩鼻、跺脚等刻板行为。泰国野生动物基金会2024年报告指出,参与娱乐项目的象群中,83%存在足部病变,67%表现出焦虑性行为。
二、产业链调查:从训练场到旅游区
驯象黑箱
记者暗访北碧府驯象基地发现,3-5岁的幼象需经历6个月"断奶式训练":
铁链禁锢限制活动范围
象钩刺击敏感耳后部位建立条件反射
饥饿训练促使完成指定动作

利益链条
每头"合格"按摩象可创造年收入约200万泰铢,但象夫实际月薪仅8000-12000泰铢。中间商通过捆绑销售(象园门票+骑象+按摩)获取主要利润。
三、多方博弈中的生态困局
游客认知偏差:78%参与者认为这是"人道互动",但实际92%的象从未接受过专业按摩训练
政策滞后性:泰国《动物保护法》未将按摩列为虐待行为,现有罚款上限5000泰铢
替代方案困境:部分转型"观察型生态游"的营地面临客流量下降60%的经营压力
四、国际视角与解决方案
世界动物保护组织建议:
✓ 建立大象指纹数据库追踪个体福利状况
✓ 推广"无接触式"生态游认证标准
✓ 开发VR体验等科技替代方案
泰国推出的“大象按摩师”服务虽看似新奇,实则存在严重动物福利问题,不值得提倡,
一、训练过程涉及暴力手段
强制训练:大象在成为“按摩师”之前,需要经过长期且往往伴有强制手段的训练。训练过程中普遍存在暴力手段,包括使用带钉木棒击打敏感部位、铁链限制活动范围、长时间剥夺饮食睡眠等强制措施。这些训练方式对大象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可能导致大象出现皮肤溃烂、趾甲开裂等外伤体征,以及频繁甩头、踱步等刻板行为。
长期影响:长期遭受暴力训练的大象,其心理和行为都可能受到严重影响,出现应激反应和异常行为。这不仅对大象自身造成痛苦,也可能对游客的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二、大象生理结构与按摩服务不匹配
脊柱结构限制:大象的脊柱结构并不适合长期承受踩踏动作产生的垂直压力。参与此类服务的大象易出现骨骼变形等健康问题,这种服务方式本身对大象的健康构成威胁。
行为适应性矛盾:大象作为野生动物,其天性并不适合从事此类娱乐性服务。将大象强制训练为“按摩师”,违背了动物的自然行为习性和生理需求。
三、服务背后的伦理争议
动物福利问题:世界动物保护组织等机构多次呼吁抵制此类涉及动物虐待的娱乐项目。大象作为具有高度社会性和情感需求的动物,其福利应得到充分保障。将大象用于提供按摩服务,实质上是对动物福利的忽视和侵犯。
国际社会态度:澳大利亚、英国等12个国家在2018-2020年间发布赴泰旅游警示,明确指出此类服务存在动物福利问题。这表明国际社会对泰国“大象按摩师”服务的伦理争议持否定态度。
四、安全隐患与监管缺失
事故风险:尽管训练员声称全程监控风险,但大象受惊或失控的事件仍时有发生。例如,2018年清迈某营地曾发生大象受惊事件,导致三名游客轻伤。此类事故暴露出行业监管的严重缺失和安全隐患的长期存在。
监管空白:泰国政府至今未出台针对此类旅游项目的专项管理法规,导致安全隐患难以得到有效遏制。监管缺失不仅威胁游客安全,也进一步加剧了动物福利问题。
大象按摩师服务在泰国并不合法,且存在严重的动物福利问题,
一、法律层面
泰国政府至今未出台针对大象按摩等涉及动物娱乐项目的专项管理法规,这导致此类服务在法律监管上处于空白状态。然而,从动物福利和伦理的角度来看,强制训练大象提供按摩服务违背了国际动物福利标准,也与泰国国内对动物保护的普遍认知相冲突。
二、动物福利层面
大象按摩师服务涉及对大象的强制训练和虐待。训练过程中普遍存在暴力手段,包括使用带钉木棒击打敏感部位、铁链限制活动范围、长时间剥夺饮食睡眠等强制措施。这些训练方式对大象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可能导致大象出现皮肤溃烂、趾甲开裂等外伤体征,以及频繁甩头、踱步等刻板行为。
三、国际社会态度
世界动物保护组织等国际机构多次呼吁抵制此类涉及动物虐待的娱乐项目。澳大利亚、英国等12个国家在2018-2020年间发布赴泰旅游警示,明确指出大象按摩师服务存在动物福利问题,并提醒游客避免参与此类活动。
本文为chigua原创文章,转载请保留版权和出处:https://www.726g.com/post/145230.html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