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实践成果展在京开幕
【开篇·现场速写】
8月8日上午,国家会展中心(北京)3号馆内,湘西扎染与陕北剪纸共舞,智慧农业沙盘和方言保护App同台。来自127所高校的乡村振兴实践团队,正在用200余件展品讲述当代青年与乡土中国的"双向奔赴"故事。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近年来规模最大、成果最扎实的大学生助农实践展示活动。
一、科技赋能:实验室成果落地田间地头
在清华大学展区,由环境学院研发的"低成本污水处理装置"吸引众多目光。该设备已在云南怒江州5个村落投入使用,处理成本降低60%。项目负责人李思颖演示时说道:"我们改进了7次设计方案,最终用PVC管替代不锈钢,老乡们都说这是‘会呼吸的净水器’。"
南京农业大学的"AI助农小程序"则展现了数字技术的力量。通过图像识别病虫害、智能推送防治方案,已覆盖黄淮海地区10万亩麦田。现场播放的纪录片里,河南周口农户王建军对着镜头竖起大拇指:"这些娃娃们的发明,比老把式经验还准哩!"
二、文化深耕: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
展馆东侧的非遗展演区人头攒动:
四川大学的羌绣工作坊展示着"设计赋能"成果,学生团队开发的12款现代纹样,使绣娘收入提升3倍
中央美院的"乡村美育包"包含24节气主题课程,已在青海、甘肃等地培训300余名本土教师
福建师大的方言保护项目用AR技术还原闽南古厝生活场景,参观者扫码即可听见童谣《天黑黑》的8种地方唱法
三、长效机制:青春接力永不落幕
组委会特别设置了"种子计划"签约环节。中国人民大学的社区养老调研报告被民政部采纳,将转化为具体政策;中国农大的"菌草循环经济模式"获得2000万元企业投资,预计创造500个乡村就业岗位。
【闭幕预告】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15日,同步开启线上云展厅。抖音"#我的乡村日记"话题挑战赛已收获3.2亿次播放,浙江大学团队拍摄的《一个村小的夏天》单条视频获赞超200万。
【记者手记】
这些沾着露珠、带着泥土的成果证明,当象牙塔的智慧遇见广袤乡村,激荡出的是改变现实的力量。正如展览序言所写:"青年人的脚踩得多实,乡村振兴的路就走得多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