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健康神话的破灭
德国品牌千万罚单背后的行业警示
一、事件回溯:一场价值千万的"疗效"谎言
2025年6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报德国知名保健品品牌"VitalLife"因在电商平台宣称其鱼油产品"可降低心肌梗死风险40%""临床验证改善阿尔茨海默症状",被认定违反《广告法》第十八条,处以1026万元罚款。该案成为近三年来跨境保健品领域最高金额罚单。
关键违法点:
将未获中国保健食品批文的普通食品宣称疾病治疗功能
篡改欧盟EFSA(欧洲食品安全局)认证结论,将"可能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夸大为"治疗心脏病"
雇佣网红以患者身份发布虚假体验视频
二、行业暗礁:进口保健品的三大灰色地带
1. 跨境监管套利现象
部分企业利用"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清单监管漏洞,将未通过中国保健食品注册(蓝帽子)的产品,以"膳食补充剂"名义通过保税仓直邮入境,再通过私域流量进行疗效宣传。2025年上半年,海关检出不合格进口保健品批次同比增加27%。
2. 科学话术包装术
偷换概念:将"实验室研究"表述为"临床验证"
数据游戏:选择性展示国外机构的部分研究结论(如截图欧盟EFSA意见书片段)
专家背书造假:虚构"诺贝尔奖团队研发"等头衔
3. 社交电商新套路
通过KOL(关键意见领袖)的"亲身经历"短视频、微信社群"健康顾问"一对一推销等方式规避平台审核。涉事德国品牌正是通过200余名小红书博主构建"疾病-产品"强关联话术体系。
三、监管升级:2025年专项整治三大新动向
数字取证技术应用
市场监管总局组建"电子证据分析中心",通过AI爬虫抓取全网保健品宣传内容,本案中即通过视频语音转文字技术锁定违规表述。
跨境协同监管
与欧盟、美国FDA建立保健品广告联合通报机制,本案处罚依据部分来源于德国巴伐利亚州卫生部提供的原始审批文件。
消费者救济创新
试点"购买价款三倍赔偿+检测费补偿"制度,本案受影响消费者可通过"12315跨境电商绿色通道"在线提交索赔申请。
四、消费者防御指南
认准双标识:查看包装是否有中文标签及保健食品"蓝帽子"标志
核查批文:登录"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验证注册信息
警惕话术陷阱:凡出现"治疗""治愈""替代药物"等词汇均属违法
专家发声: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周昊表示,"跨境电商不是法外之地,2025年修订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已明确将宣称功能的保健品移出正面清单"。
进口保健品“疗效”宣传遭严打:某德国品牌被罚千万案例解析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进口保健品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然而,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违反法律法规,对进口保健品进行虚假宣传,声称其具有“疗效”,误导消费者。这种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以下是对某德国品牌因进口保健品“疗效”宣传被罚千万的案例解析。
一、案例背景
某德国品牌进口保健品在市场上广泛宣传其具有“疗效”,声称能够治疗多种疾病,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然而,这些宣传内容并未经过科学验证,也未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属于典型的虚假宣传行为。
二、违规行为分析
虚假宣传:该德国品牌进口保健品在宣传中夸大其词,声称具有“疗效”,能够治疗多种疾病。这种宣传内容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相关规定,属于虚假宣传行为。
误导消费者:由于该德国品牌进口保健品的虚假宣传,许多消费者被误导,认为这些保健品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从而购买并使用。然而,这些保健品并未能如宣传所述那样发挥疗效,反而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违反法律法规: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该德国品牌进口保健品的宣传内容明显违反了这些规定。
三、处罚结果
针对该德国品牌进口保健品的虚假宣传行为,相关部门依法进行了严厉处罚。具体处罚包括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罚款金额高达千万。这一处罚结果不仅体现了我国对进口保健品虚假宣传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也警示了其他商家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
四、案例启示
加强监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进口保健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对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提高消费者意识:消费者应提高对进口保健品虚假宣传的警惕性,不轻信商家的宣传内容,理性购买和使用保健品。
推动行业自律:进口保健品行业应加强自律管理,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和标准,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辨别进口保健品真伪可从标志、证书、标签、平台验证、供应链追溯、成分包装、价格等方面入手,
标志验证
保健食品专用标志:进口保健食品有专用标志“小蓝帽”,印在产品外包装盒的左上角,下方标注有进口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如国食健字J+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或卫(进)食健字+4位年代号+第××××号。
激光防伪标志:激光防伪“CIQ”标志,“CIQ”是“中国检验检疫”的缩写,该防伪标志是对检验检疫合格的进口食品统一加贴的。
证书验证
正规的进口保健食品,经销商必须提供有效的《进口食品卫生证书》和《进口保健食品批准证》。前者由国家质检总局签发,后者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两证书上分别注明了进口保健食品产品名称、生产国、生产批号等在内的详细信息,只有货证相符,才能证明该保健食品是真正进口的。
标签说明书验证
中英文对照:看标签说明书有无标准的中文、外文对照,而且中文字体必须大于外文字体。
基本信息标注:看产品是否标明原产国家或地区、代理商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名称和地址;是否有商标、产品名称、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或有效日期等国产保健食品标准要求。
平台及供应链验证
跨境电商专项验证:查看商品是否带有“CIQ”标志(中国检验检疫认证);核实商家是否具备跨境电商企业备案编号;检查电子底账系统是否可查询到对应订单。
供应链追溯:要求商家提供完整的原产地证明、报关单、检疫报告;核对报关单上的生产国与宣传的“原产国”是否一致;检查保税仓发货物流信息是否与海关系统数据匹配。
成分与包装验证
成分表陷阱:对比国内外相同功能产品的标准含量范围,注意单位转换(如“mg”与“μg”混淆),警惕未标注具体含量的模糊表述(如“高活性”“富含”)。
包装细节比对:境外正品的激光防伪码通常需官网验证;中文标签应包含进口商/代理商名称地址;过期日期标注格式是否符合原产国规范(如日/月/年 vs 月/日/年)。
价格验证
计算单位成本:国际运费+关税+增值税通常占零售价30%-50%。对比同类产品在原产国的定价差异,警惕远低于市场均价的“爆款促销”。
原产国信息验证
搜索引擎核查:在Google、Bing等境外搜索引擎输入品牌名称+原产国关键词(如“LAXIN 美国”),看是否在国外存在这个牌子。
电商平台搜索:登录Amazon、eBay等境外电商平台搜索品牌官方店铺,检验官方资质。
WHO官网查询:通过WHO官网查询药品/保健品备案信息。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