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实现5.5G全域覆盖,自动驾驶出租车批量上路

一、5G/5.5G全域覆盖:构建信息高速公路

基础设施规模

截至2025年上半年,广东5G基站达42.3万个,5G用户1.21亿户,占全国超10%,农村5G信号覆盖19382个行政村。

韶关集群机架数量扩充至15万标准机架,构建“大湾区3毫秒”高速算力时延圈,支撑实时数据处理需求。

广州、深圳数据交易所协同发展,全国首单数据资产证券化项目已在深交所发行,数据要素市场加速成熟。

关键工程支撑

深中通道‌:全线5G覆盖,日均车流量10万车次,开通首月车流总量超300万车次,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新顶流”。

黄茅海跨海通道‌:同步实现5G信号全覆盖,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推动粤西沿海地区与大湾区核心区域融合。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开放全域330公里路网用于自动驾驶测试,引入38辆Robotaxi、Robobus等车型,覆盖口岸通关、商务通勤、旅游观光等场景。

6e6ad0b62b18a8600e8eaee5b6663bf8.jpg

二、自动驾驶出租车批量上路:商业化加速

运营规模与范围

如祺出行‌:截至2025年6月底,运营Robotaxi超300辆,服务覆盖广州南沙、深圳宝安/南山、横琴合作区,运营站点超4000个,自有车队安全运营超400万公里。

小马智行‌:在广州开通4条示范运营专线,连接市中心与白云机场、广州南站,成为首个将Robotaxi开进广州市中心、机场和高铁站的企业。

文远知行‌:在广州投入50辆自动驾驶小巴,推出10条商业运营线路,覆盖生物岛、知识城等区域。

技术突破与场景落地

L4级自动驾驶‌:广州允许已取得远程测试资格的车辆在公开道路进行无人驾驶测试,深圳出台全国首部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明确无人驾驶汽车登记、上路规则。

车路协同‌:深圳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通过“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强大的网”模式,提升自动驾驶安全性与效率,减少道路事故并助力碳减排。

成本下探‌:比亚迪发布“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将入门价格下放至6.98万元,硬件成本降至4000元以内,推动智驾技术普及。

三、政策协同:打破区域壁垒,推动标准统一

跨区域互认机制

横琴合作区与深圳前海、广州南沙、深圳宝安签署《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试点互认合作框架协议》,构建“三体系一提升”机制(异地互认资格体系、道路体系、监管体系),推动车辆监管数据互联互通。

小马智行、如祺出行等企业成为首批互认合作试点,实现资格互认、道路互通、监管协同。

顶层设计支持

广州发布《关于促进汽车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L2级以上自动驾驶汽车新车占比超80%,L3级以上超20%,商业化运营车辆达1万辆。

深圳出台《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为智能网联汽车立法,明确准入、登记、上路规则,支撑地方准入标准。

四、产业生态:全链条协同,打造世界级高地

产业链整合

传统车企+科技初创‌:广汽集团投资小马智行,合作打造Robotaxi量产车型;比亚迪发布高阶智驾系统,推动技术普及。

ICT巨头赋能‌:华为、腾讯在5G通信、人工智能、芯片设计等领域提供底层技术支持,推动技术整合与生态构建。

完整产业链‌:涵盖整车生产、自动驾驶科技、传感器配套、创新平台、网联技术服务等环节,形成“广深引领、周边协同”的格局。

市场潜力与预测

市场规模‌:高盛预测,中国Robotaxi市场到2035年将达470亿美元,超过25%的共享出行运力由Robotaxi贡献。

企业布局‌:如祺出行计划未来5年将Robotaxi运营覆盖至100个核心城市,构建超万辆规模车队,推动10亿级投资计划。


粤港澳大湾区自动驾驶产业链有哪些企业?

一、上游核心零部件供应商

激光雷达企业

速腾聚创‌:全球激光雷达市场领导者,2024年装机量达51.5万颗,市场份额第一。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比亚迪、广汽等车企的自动驾驶系统。

禾赛科技‌:比亚迪“天神之眼”B平台的主要供应商,2025年将为比亚迪十余款车型提供激光雷达,交付量预计达几十万台。

镭神智能、Livox‌:专注于激光雷达研发,为自动驾驶提供高精度感知解决方案。

摄像头与光学企业

欧菲光‌:围绕车载摄像头、镜头、域控制器布局,是比亚迪车载光学的重要供应商。

舜宇光学、宇瞳光学‌:提供车载摄像头模组,支持自动驾驶视觉感知系统。

域控制器与计算平台

德赛西威‌:智能座舱与域控制器领域龙头,虽不直接参与比亚迪智驾系统,但为广汽等车企提供核心计算单元。

华为‌:通过MDC计算平台赋能自动驾驶,与多家车企合作开发高阶智驾方案。

二、中游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

Robotaxi运营商

小马智行‌:广州南沙自动驾驶先锋,2025年2月开通4条示范运营专线,覆盖广州市中心至机场、高铁站,日均订单量约1500单。

文远知行‌:全球首个获得L4级自动驾驶货运车纯无人远程测试许可的企业,形成出租车、小巴、货运车、环卫车等多场景矩阵。

如祺出行‌:广汽集团、腾讯、滴滴等投资的出行平台,2024年7月登陆港交所,成为“自动驾驶运营科技第一股”,运营Robotaxi超300辆。

技术方案商

卓驭科技‌:提供高阶智驾解决方案,与比亚迪等车企合作开发L2+级自动驾驶系统。

元戎启行‌:专注AI驱动的智能驾驶,2024年11月完成1亿美元融资,用于Robotaxi商业化与VLA模型研发。

三、下游整车制造商与出行服务

传统车企转型

比亚迪‌:2025年2月发布“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全系搭载智驾功能,10万元以上车型标配,10万元以下车型“多数搭载”。

广汽集团‌:通过投资小马智行、如祺出行,推动Robotaxi量产商业化,旗下广汽埃安与小马智行合作打造规模化量产车型。

小鹏汽车‌:首款AI汽车P7+搭载XPILOT智能驾驶系统,2024年L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渗透率达89.74%。

共享出行平台

滴滴沃芽、安途智行‌:参与自动驾驶道路测试与载客运营,推动技术落地。

深圳巴士集团‌:与前海合作落地20辆自动驾驶公交,开通4条示范线路。

四、跨界赋能者

ICT巨头

华为‌:在5G通信、人工智能、芯片设计等领域提供底层技术支持,推动车路云一体化基建。

腾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赋能自动驾驶研发,助力车企向出行服务商转型。

创新平台与第三方机构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推动粤港澳科技创新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

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构建技术、场景、资本、人才协同的生态系统。

五、产业生态支撑

政策与监管‌:广州、深圳率先发布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与地方标准,搭建实时监管平台,支持商业化运营。

基础设施‌:深圳坪山区实现440公里道路全域开放,广州开放测试道路累计达1298条,覆盖8个行政区。

资本与人才‌:大湾区汇聚风险投资与高端人才,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创新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