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藏经洞密档:斯坦因日记中被撕去的18页记载了什么?
斯坦因日记中被撕去的18页具体内容无法确定,但可能涉及非法文物交易细节、敦煌当地局势与个人策略、文物来源与藏经洞封闭原因等敏感信息。
斯坦因的日记手稿等档案被视为研究近代西方考古学家从中国西北运到海外的珍贵文物是否为非法掠夺的原始证据。然而,在斯坦因的日记中,有18页被撕去,其具体内容已无法直接考证。
尽管无法直接查看被撕去的18页内容,但根据斯坦因在敦煌藏经洞的考古活动及其日记的其他部分,可以推测被撕去的部分可能涉及以下内容:
非法文物交易的细节:斯坦因在敦煌的活动涉及大量文物的获取,其中部分交易可能存在争议或非法性。被撕去的18页可能详细记录了这些交易的细节,包括与王圆禄等人的谈判、文物的价格与数量等。
敦煌当地的局势与斯坦因的策略:斯坦因在敦煌期间,当地正经历农民起义和白喉疫病等动荡。他可能利用这些局势与王圆禄达成秘密交易。被撕去的部分可能涉及他对当时局势的分析、与王圆禄的交往策略以及如何利用动荡局势获取文物等。
文物的来源与藏经洞的封闭原因:藏经洞的封闭原因一直是个未解之谜,有避难说、废弃说等多种观点。斯坦因作为最早进入藏经洞并获取大量文物的考古学家之一,他的日记中可能包含有关藏经洞封闭原因的线索。被撕去的18页可能涉及他对藏经洞封闭原因的推测或了解。
斯坦因日记中还有哪些内容被撕去?
1. 非法交易细节:利用动荡局势低价获取文物
事件背景:1907年斯坦因到达敦煌时,当地正爆发农民起义和白喉疫病,社会动荡。他利用这一局势,通过蒋孝琬与王圆禄达成秘密交易,以极低价格购得约230捆藏经洞文物(含近3000件典籍卷子)。
推测内容:被撕去的18页可能详细记录了斯坦因如何利用瘟疫与战争掩盖非法交易,包括与王圆禄的谈判过程、文物价格谈判、运输伪装方式(如将文物偷运至安西,再走私出中国)等。这些内容若公开,将直接证明其行为的违法性。
2. 文物来源与藏经洞封闭原因
学术争议:藏经洞的封闭原因一直存在避难说、废弃说等争议。斯坦因作为最早进入藏经洞的考古学家,可能掌握相关线索。
推测内容:被撕去的18页可能涉及他对藏经洞封闭原因的推测或了解,例如是否因战乱避难而封闭,或与当地宗教活动相关。这些内容若公开,可能为研究藏经洞历史提供关键证据。
3. 学术掩盖与档案审查
学者研究:王冀青在研究斯坦因档案时发现,其传记内容原本比现存版本厚两倍,但在英国审查时被大量删减,核心档案被泄露。
推测内容:被撕去的18页可能包含斯坦因对文物归属权的敏感讨论,或英国方面对其行为的掩盖。例如,斯坦因可能记录了英国如何通过审查机制淡化其非法掠夺行为,这些内容若公开,将动摇英国对敦煌文物的所有权主张。
4. 道德与法律争议
国际法视角:王冀青指出,斯坦因利用动荡局势私购文物、伪装运输、走私出境的行为违反国际法,英国应归还文物。
推测内容:被撕去的18页可能涉及斯坦因对自身行为的道德辩解或法律规避策略,例如如何通过伪装交易、利用当地局势等手段规避国际法约束。这些内容若公开,将直接证明其行为的非法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