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集团重组方案终落地,境内债务转为30年期专项国债

一、境外债务重组:迈出关键一步但未完成

重组方案核心条款
2023年3月,恒大与境外债权人小组签署重组协议,主要内容为:

方案1‌:按1:1比例转换为期限10至12年的新票据。

方案2‌:转换为期限5至9年的新票据,或与恒大物业、恒大汽车股票挂钩的股权挂钩票据组合。

发行新债券置换原债券‌:新债券年限4至12年,年息2%至7.5%,前三年不付息,第四年初开始付息并支付本金的0.5%。

债权人选择方案‌:

资产质押‌:恒大物业、恒大汽车部分股份被质押以担保新票据。

重组进展与挑战

签署进度‌:恒大原计划于2023年3月31日前与债权人签订重组支持协议,但实际进展缓慢。

后续失败‌:2023年底,因恒大地产与恒大金融财富公司、许家印先后被立案调查,境外债务重组最终失败。

债权人行动‌:2024年1月,由主要海外债券持有者组成的特别小组计划加入清盘呈请,涉及债权金额超20亿美元。

badd05d640a29ff86f5112a05ae7f55c.jpeg

二、境内债务处理:展期与逾期并存

境内债务规模

逾期债务‌:截至2022年12月31日,境内有息负债逾期金额约2084亿元,商业承兑汇票逾期金额约3263亿元,或有债务逾期金额约1573亿元。

展期情况‌:2022年以来,恒大完成9支境内公司债券本金或利息的展期,涉及本金约535亿元、利息37.03亿元,展期期限为6个月至1年不等。

法律诉讼压力

未决诉讼‌:截至2023年3月,标的金额1亿元以上未决诉讼案件超789件,涉案总额约3313亿元;未决仲裁案件超43件,涉案总额约322亿元。

债权人行动‌:部分境内债权人已对恒大采取法律行动,进一步加剧其资金压力。

三、30年期专项国债:未与恒大债务直接关联

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

发行计划‌:2024年5月,财政部宣布将于5月17日、5月24日、6月14日分别发行30年、20年、50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其中,5月17日首发400亿元30年期国债。

发行目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主要用于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和重点领域建设,与恒大债务无直接关联。

恒大债务未转为专项国债

政策限制‌:专项国债发行需严格遵循国家财政预算和债务管理规定,不会直接用于化解企业债务。

市场影响‌:恒大债务问题属于企业信用风险,需通过自身资产处置、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等方式解决,而非依赖国家财政资金。

四、恒大债务危机根源与现状

危机根源

投资决策错误‌:盲目多元化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

资产贬值‌:房地产市场调整导致资产严重缩水。

违法违规行为‌:许家印涉嫌违法犯罪被立案调查,加剧市场信心崩塌。

当前现状

破产清算风险‌:因债务重组失败、资产资不抵债,恒大最终走向破产清算的路径逐渐明朗。

市场影响‌:恒大危机暴露了房地产行业高杠杆、高风险的弊端,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造成冲击。


境外债务重组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监管调查与合规障碍‌:

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恒大的主要附属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根据相关规定,被立案调查的企业无法满足新票据的发行资格,导致重组方案中的关键环节无法推进。

销售业绩未达预期‌:

恒大集团的销售情况不如预期,回款能力下降,影响了其偿债能力和重组方案的可行性。销售业绩的不佳使得债权人对恒大的未来前景产生疑虑,降低了对重组方案的支持度。

债权人利益分歧‌:

重组方案对债权人的待遇存在分歧,部分债权人认为方案过于苛刻,无法保障其利益。特别是在专业投资机构等组别的债权人中,存在通过投反对票来表达异议的情况,导致重组方案未获足够支持。

市场信心与声誉受损‌:

恒大集团背负巨额债务,且存在严重财务造假行为,持续不断披露的被强制执行和诉讼情况推升了境内外各方对恒大持续经营能力和管理层诚信的疑虑。这种市场信心和声誉的受损,使得债权人对重组方案的信心降低。

管理层变动与不确定性‌:

恒大集团实控人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犯罪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管理层出现重大变动。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了债权人对重组方案未来执行的担忧,影响了重组方案的推进。

法律与政策环境变化‌:

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等政策的变化,对恒大集团境外债务重组产生了影响。恒大集团需要证明其符合相关规定才能推进重组方案,但立案调查等事实使得其无法满足相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