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升级

一、科研平台升级

硬件设施‌:实验室建立了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脑智发育与学习研究平台,配备了3T磁共振系统、脑电仪、眼动仪、多导生理记录仪、虚拟现实(VR)操作系统等总价值超千万的前沿科研仪器设备,为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

软件环境‌:实验室开发了核磁共振、脑电、近红外等脑成像数据计算理论与方法学研究,并围绕实验室各研究方向的研究内容开展研究,建立有针对性的方法学计算体系。

4287397dce712e19b8f388930af477a3.jpeg

二、研究团队升级

人才结构‌:实验室拥有一支高水平的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创新研究团队,团队成员学科背景包括神经科学、信息技术、磁共振影像数据处理、心理学、磁共振医学和磁共振物理学等。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教育部跨世纪或新世纪人才计划5人。

合作机制‌:实验室鼓励学科之间的合作,对于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共同申请课题或者合写论文都有相应的奖励。这种跨学科的合作机制促进了知识的融合与创新,提升了团队的整体研究能力。

三、科研成果升级

研究成果‌:实验室在语言认知、数学认知、社会认知、心理发展与脑发育等方面布局了科学研究,承担了863规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支撑计划课题、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重大、重点项目,以及美国自然科学基金、美国NIH项目、美国Spencer基金等国际合作项目90余项。

学术影响‌:实验室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例如,左西年课题组参与《Nature》发文揭示人脑毕生发展里程碑,为辅助各年龄段脑健康和脑疾病诊断的数字化测评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国际合作升级

合作机构‌:实验室与国际知名科研机构、科研院所开展了广泛、深入、持久和实质性的合作,包括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密歇根大学、Banner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所、德国马普认知所、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等。

合作项目‌: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与国外专家联合承担了多项国际科研项目,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20多位世界著名科学家对实验室的科学研究给予了积极评价,实验室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五、人才培养升级

研究生教育‌:实验室有博士点3个: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硕士点5个: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与教学论。其中,心理学为中国唯一的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20余人,硕士研究生50余人。

国际交流‌:实验室为研究生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各种优质条件和广阔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派送多名优秀研究生到美国、加拿大、德国等著名大学进行联合培养、攻读博士学位。


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有哪些?

一、脑科学基础研究

左西年团队‌:原创提出人脑自发慢速振荡的多频集成理论模型,为理解大脑动态活动提供了新视角。

贺永团队‌:

在《Neuron》杂志发表研究,解析了全生命周期人类大脑皮层形态网络的时空发育规律,创建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大脑形态网络发育参考常模。

在《Nature Neuroscience》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研究,创建了人类全生命周期脑功能连接组发育图谱与参考标准,为神经发育疾病、精神障碍及神经退行性病变的脑健康数字化评估提供了参考标准。

郭桃梅课题组‌:

发表论文揭示短期双语切换训练对小脑网络在双语控制中的适应性改变,为双语教育提供了神经科学依据。

开放高质量fMRI数据集,助力双语认知研究。

发表论文揭示左内侧前额叶皮层和后扣带回皮层在积极情绪词加工中的跨语言普遍性。

陈丽珍和左西年‌:揭示儿童青少年大脑皮层功能发育的智力关联,为理解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二、脑疾病研究

左西年课题组及合作团队‌:发文揭示两种自闭谱系障碍亚型,为自闭症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了新方向。

宋艳团队及合作者‌:在《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发表研究,揭示ADHD儿童感觉-运动整合缺陷的神经标记,为ADHD的临床干预提供了新思路。

李武、阎崟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揭示大脑皮层间的反馈调节信号在视觉场景解析中的核心作用,为理解视觉认知障碍提供了新视角。

三、脑技术与方法学研究

李淑宇课题组及其合作者‌:

提出嵌套的层级化群配准新算法,可实现高异质脑影像数据的精准配准。

揭示儿童青少年多尺度结构连接网络梯度的时空发育规律。

牛海晶课题组‌:

在国际知名神经影像期刊《Neuroimage》发表研究,从脑信号变化的崭新视角揭示了老年人在执行不同难度工作记忆任务下的潜在脑机制。

携课题组博士生李洪、胡振燕及硕士生张百强共同参会2024 SfNIRS国际会议,以数据分析授课、科研成果海报展示等形式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

四、社会认知研究

刘超课题组‌:在《eLife》上发表研究,揭示了人类大脑中社会信息整合的认知地图和神经基础,为我们理解大脑如何处理和整合社会信息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