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在云南发现距今1.2亿年恐龙新物种

02869898645a17cc3eccd41a8c4a98cd.jpg

南京大学在恐龙研究领域的成就

南京大学在恐龙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体现在其校友在古生物学领域的突破性贡献上。‌南京大学校友季强教授、周忠和院士以及徐星院士在恐龙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揭示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将“鸟类起源于恐龙”从假说转化为被广泛接受的科学理论。

具体成就

季强教授的贡献‌:

季强教授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地层古生物专业,被誉为“中国寻‘龙’人”和“龙鸟之父”。

1996年,季强教授和陈丕基(已故)分别报道了发现于中国辽西地区的世界上首例带羽毛的非鸟恐龙化石,即“中华龙鸟”,开启了带羽毛恐龙化石发现的序幕。

随后,季强教授等人又发现了原始祖鸟和尾羽鸟等长羽毛的恐龙化石,为鸟类起源于恐龙提供了有力证据。

季强教授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动摇了始祖鸟长期以来作为鸟类祖先的地位。

周忠和院士的贡献‌:

周忠和院士也是南京大学地质系的杰出校友,1999年获得美国堪萨斯大学古鸟类学博士学位。

周忠和院士发现了“燕都华夏鸟”等古鸟类化石,支持了鸟类属于恐龙后裔的观点。

他提出了一系列支持鸟类恐龙起源学说以及鸟类飞行树栖起源假说的新证据,有力推动了我国在中生代鸟类研究领域的工作。

徐星院士的贡献‌:

徐星院士虽然未直接提及为南京大学校友,但他在恐龙研究领域的成就与南京大学校友的贡献相辅相成。

徐星院士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并命名恐龙最多的科学家之一,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恐龙院士”。

他参与发现和命名了超过80多种恐龙新物种,其中很多都保存有羽毛结构,如顾氏小盗龙和奇翼龙等。

徐星院士的研究为鸟类起源于恐龙提供了更多化石证据,进一步巩固了这一科学理论。

成就意义

南京大学校友在恐龙研究领域的成就不仅填补了古生物学中的重要空白,也让我们对生命演化的理解更为深刻。

他们的研究成果将“鸟类起源于恐龙”从假说转化为被广泛接受的科学理论,对古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