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运方案出台:高铁票试行“免费退改签”新政
一、2025年春运高铁退改签政策核心框架
退票手续费阶梯规则
开车前8天及以上:免费退票(春运期间改签后退票除外)。
开车前48小时至8天:按票价5%收取手续费。
开车前24小时至48小时:按票价10%收取手续费。
开车前不足24小时:按票价20%收取手续费(最低2元,尾数按5角舍入)。
春运期间特殊规则:无论改签时间,改签后退票一律按20%收取手续费。
改签手续费规则
开车前24-48小时改签至乘车日期后:按差价5%收取手续费。
开车前24小时内改签至乘车日期后:按差价15%收取手续费。
开车后改签次日及以后车次:按差价40%收取手续费。
开车前48小时以上改签预售期内任意车次。
开车前不足48小时改签至乘车日期前的车次。
开车后改签当日其他车次。
免费改签情形:
收费改签情形:
特殊场景下的免费退改签
列车责任晚点/停运:因铁路设备故障、调度失误等导致晚点超30分钟,或列车全程停运,可在实际开车前或停运后5日内免费退票。
旅客突发情况:伤病无法乘车时,凭列车长证明或医院诊断书,退未乘区间费用(开车后2小时内办理)。
特殊人群:军人、伤残军人、残疾人、未满12岁儿童凭有效证件退票,免手续费。
非自愿改签:因铁路原因改签至其他车次后,退票免手续费(需提供证明)。
二、“免费退改签”新政的澄清与误解
政策误读:目前无官方文件证实2025年春运期间高铁票全面试行“免费退改签”。部分自媒体或用户可能将“特定场景下的免费退改签”误传为全面新政。
政策目标:现有规则已通过阶梯收费和特殊场景减免,平衡旅客灵活性与铁路运营成本,全面免费退改签可能引发资源浪费和运营压力。
三、政策优化方向与旅客建议
政策优化方向
细化特殊场景:扩大因不可抗力(如极端天气)导致的免费退改签范围。
动态调整费率:根据客流压力实时调整手续费比例,缓解高峰期退票压力。
强化信息透明:通过12306APP、车站公告等渠道,实时推送退改签规则和余票信息。
旅客应对建议
提前规划行程:尽量在开车前8天以上退票,避免高额手续费。
谨慎改签:春运期间改签后退票手续费较高,需权衡利弊。
利用免费政策:如遇列车晚点、伤病等特殊情况,及时凭证明办理免费退票。
关注官方渠道:通过12306官网、APP或车站窗口获取最新政策,避免被不实信息误导。
2025年春运预计发送旅客多少人次
2025年春运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达90.2亿人次,其中铁路旅客发送量5.1亿人次,公路人员流动量83.9亿人次(自驾出行量71.7亿人次),水路旅客发送量3121万人次,民航旅客发送量9020万人次。这一数据较2024年同期增长7.1%,创历史新高。
具体数据与趋势分析
铁路运输:
铁路旅客发送量预计突破5.1亿人次,日均1275万人次,同比增长5.5%。为应对客流压力,铁路部门每日安排旅客列车超1.4万列,每日可增加座席50万个左右,客座能力同比增长4%左右。此外,多条新线(如沪苏湖高铁、集大原高铁)投入运营,进一步优化了区域开行方案。
公路运输:
公路人员流动量达83.9亿人次,同比增长7.2%,其中自驾出行量71.7亿人次,占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的79.4%。高速公路车流量单日峰值或创历史新高,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提升至97%,超充站和移动充电机器人的应用缓解了新能源车主的充电焦虑。
民航运输:
民航旅客发送量预计突破9000万人次,同比增长7.4%,创同期历史新高。全国日均航班计划约18500班,同比增长8.4%。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四大城市群间的传统热门航线客流集中,北方“冰雪游”和南方“避寒游”目的地旅客量增长显著。
水路运输:
水路旅客发送量3121万人次,同比增长7.6%,整体规模相对较小但保持稳定增长。
政策优化与服务保障
运力提升与线路优化:
铁路部门通过增开列车、优化开行方案提升运力,民航通过加密航班、覆盖更多城市满足需求。公路方面,超充站和移动充电机器人的引入解决了新能源车主的充电难题。
票价优惠与文旅专列:
铁路部门对部分非紧张时段、方向的旅客列车实行优惠票价,普速车最大优惠低至2折,动车组最大优惠低至3折。同时,多条文旅新专列(如长白山雪国专列)上线,丰富了旅客的出行选择。
安全保障与应急响应:
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严禁不合格车辆和驾驶人参加春运。民航局成立安全专项检查督导组,确保行业安全运行。应急管理部提前配置除雪除冰装备,提升电力、高铁的融雪除冰能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