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诺贝尔奖揭晓:中国科学家首获化学奖,表彰纳米机器人突破

‌ 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实际授予北川进、理查德·罗布森和奥马尔·M·亚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开发金属有机框架”领域的贡献。

目前并无权威信息表明中国科学家因纳米机器人技术获得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纳米机器人技术虽是科学界的前沿热点,且此前有研究(如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技术)探索过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但尚未成为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表彰对象。

0e0dc48cbcff7434225c57bfe02f650d.jpeg

中国科学家在纳米机器人领域有哪些突破?

中国科学家在纳米机器人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涵盖脑胶质瘤治疗、血栓清除、3D微纳机器人制备、蜘蛛丝蛋白3D打印纳米机器人以及全生物来源材料纳米机器人等多个方向。

脑胶质瘤精准治疗‌:哈尔滨工业大学贺强教授团队成功研制出具备自主导航功能的“自寻的”脂质体纳米机器人。该机器人可高效携带药物,主动穿越血脑屏障,实现溶酶体逃逸,并在动物活体胶质瘤病灶区域高度富集。活体实验表明,该机器人显著提升药物递送效率4倍以上,有效延长中位生存期,并表现出良好的生物安全和低毒特性。

血栓清除‌: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哈尔滨医科大学联合研制出纳米机器人集群,在动物实验中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血栓清除能力,血栓清除率超95%,黄金抢救时间从120分钟锐减到6分钟。该机器人通过集体旋转产生强大的流体动力,直接冲破血栓周边的层流屏障,使得药物渗透效率提升300%。

3D微纳机器人制备‌: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郑美玲研究员团队提出利用飞秒激光直写加工技术制备多材料多模块的3D仿手型微纳机器人,实现对单颗粒和细胞的抓取、运输与释放。该机器人顶部的pH抓取模块与底部的磁驱动模块能够独立响应刺激,完成抓取、移动、翻转等空间运动。

蜘蛛丝蛋白3D打印纳米机器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陶虎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用基因重组的蜘蛛丝蛋白3D打印出纳米机器人,加工精度达到14纳米。该机器人可在人体血液中自由游动,并将人体内普遍存在的葡萄糖作为生物燃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气,驱动机器人向特定方向游动。

全生物来源材料纳米机器人‌:香港大学吴昌进团队采用全生物来源材料制备纳米机器人,不仅能增强生物相容性,还能令生物材料进入人体后可以被消化代谢掉,不产生有害残留,大大提高安全性能。这些纳米机器人携带抗肿瘤药物在体内进行自主运动,通过肿瘤附近的化学梯度主动靶向肿瘤,来实现更加精准和高效的药物递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