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满月,下架违规APP超300款
《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初期,相关部门通过多批次检测与治理,下架了超过300款违规App,体现了法律实施初期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严格监管态势。
在《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初期,相关部门对App个人信息收集使用情况进行了多批次检测与治理。例如,网信办在某时间段内检测了4批常见类型、公众大量使用的App,发现超过300款App存在“违反必要原则,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以及“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个人信息”等问题。网信办通报后,要求这些App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并将整改情况上报,逾期未完成整改的将依法予以处置。
从监管执法部门的治理过程来看,对App的整治重点逐渐向“个人信息违法违规收集”方向倾斜,并呈现多部门参与的执法样貌。除了网信办外,工信部、公安部等部门也积极参与了App的治理整顿工作。例如,工信部开展了“APP侵害用户权益行为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等8类问题行为,推动多款App完成整改。对未完成整改的App,工信部先予以通报,次月对通报后仍未整改的App进行下架处理。
此外,公安部也展开了“净网”专项行动,集中整治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继续依法严厉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行为。
公安部净网行动有哪些具体案例?
一、网络谣言类
曹某某编造网络谣言案:2025年6月17日,泰州网民曹某某为蹭热点、博眼球、吸引流量,利用AI工具编造关于泰州姜堰政府干部因食用方便面被通报的谣言信息,并在互联网平台发布,引发大量网民关注、讨论,严重扰乱公共秩序。公安机关已依法对曹某某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并对其造谣网络账号采取关停措施。
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案例:包括江西曹某某、文某某频繁编造涉“江西胡鑫宇失踪事件”网络谣言案,云南李某某编造“云南工商学院有女生遭3名黑人性侵”网络谣言案等,相关造谣者均被依法处理。
二、网络暴力类
以“保护大熊猫”名义实施系列网络暴力案:以陕西白某某、黑龙江周某某、四川唐某等3人为首的违法犯罪团伙,以“保护大熊猫”名义,长期在网上炮制炒作“大熊猫遭受虐待”“买卖熊猫皮”等谣言信息,恶意抹黑大熊猫保护国际合作成效,煽动网民对大熊猫保护工作人员实施网络暴力,并串联实施线下滋扰活动。2025年4月至6月,白某某、周某某、唐某分别被判处一年至一年六个月不等有期徒刑。
跳水运动员被实施网络暴力案:2025年5月,部分网民侮辱诽谤跳水运动员,引发舆论关注。上海公安机关网安部门立即对网上信息进行全面排查梳理,查明犯罪嫌疑人王某、韩某、马某某分别发布谣言信息和“拉踩”视频、借助AI编辑制作发布谣言视频、长期使用多个平台账号发布侮辱和诽谤跳水运动员视频。公安机关已依法对王某、韩某、马某某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类
卢某等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甘肃兰州公安机关网安部门查明,卢某等人在老旧小区、学校等区域,利用车载伪基站设备截取周边居民手机号及短信验证码从事网络账号注册贩卖活动。2025年4月,公安机关抓获卢某等违法犯罪嫌疑人12名,查扣车载伪基站设备7套、作案车辆5台,配件1000余件。卢某等人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已被依法移送起诉。
张某等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四川内江公安机关网安部门查明,犯罪嫌疑人张某等人利用在某保险公司从事线上外包工作的职务之便,非法获取大量客户的公民个人信息,并通过网络兜售获利,涉案金额16万余元。张某等3人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已被依法移送起诉。
四、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类
王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案:四川德阳公安机关网安部门查明,王某利用系统漏洞非法登录某单位系统后台,执行恶意指令,上传自制勒索病毒,并自动生成匿名勒索信,牟取非法利益10余万元。王某因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五、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类
郝某等人非法利用信息网络案:2025年3月,安徽阜阳公安机关网安部门成功破获一起利用AI仿冒银行APP并伪造交易凭证案件,查明郝某等人通过开发假冒银行APP,伪造银行交易流水、公积金流水账单、贷款结清证明等交易凭证,从中非法牟利。郝某等12人因涉嫌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罗某某非法利用信息网络案:2025年3月,甘肃天水公安机关网安部门查明,罗某某等人与多个色情网站勾连,在视频素材内加入色情网站域名水印,并组织人员通过某短视频平台发布相关视频,为色情网站推广引流,从中牟取非法利益。罗某某等3人因犯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分别被判处六个月至八个月不等有期徒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