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与MIT联合培养“未来城市”硕士,全球招生

浙大与MIT的合作基础

浙江大学作为中国顶尖高校之一,在科研、教学和国际合作方面具有显著优势。MIT则是全球公认的顶尖学府,在科技创新、工程研究和跨学科教育方面享有盛誉。两校在多个领域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包括但不限于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学生交换等。

82ebd3f1c234ddf2bfb59e394453c7f6.png

“未来城市”硕士项目的可能性

“未来城市”是一个涉及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智能交通、绿色建筑等多个领域的跨学科主题。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未来城市的研究和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浙大与MIT合作开展“未来城市”硕士项目在学术上具有合理性和前瞻性。

全球招生的考量

全球招生是国际联合培养项目的常见做法,旨在吸引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优秀学生,促进学术交流和多元化发展。对于“未来城市”这样的跨学科项目,全球招生有助于汇聚各方智慧和资源,共同应对未来城市面临的挑战。

需确认的关键信息

项目真实性‌:需通过浙大或MIT的官方渠道(如招生网站、国际合作办公室等)确认是否存在该联合培养项目。

招生细节‌:包括招生人数、申请条件、选拔程序、学费及奖学金等。

课程设置‌:了解项目的具体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等。

合作模式‌:明确两校在项目中的具体合作方式和责任分工。


浙江大学与MIT有无其他合作项目?

一、科研合作

AI芯片研发
浙江大学、MIT及清华大学团队联合研发了感存算一体架构的AI芯片。该芯片通过类似“乐高”的堆叠方式,实现传感器或处理器芯片的层层堆叠和重新配置,为电子设备提供按需升级换代的能力。这一成果解决了传统芯片因缺乏可重构性导致的局限性,显著提高了系统的能效比。

光子学研究
浙江大学光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研究团队与MIT在光子学领域展开合作。例如,2025年MIT Technology Review评选的“35位35岁以下创新者”中,浙江大学光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赵宝丹研究员因其在发光二极管领域的创新成果入选。此外,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先进光子学研究中心还邀请了MIT的Andrew Forbes教授进行学术交流。

二、学术交流

学生暑期科研项目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的学生曾赴MIT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暑期科研项目,接受全面且专业的科研训练,并在学术交流和个人成长方面取得显著进步。

机械工程学术研讨会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与MIT联合举办了机械工程学术研讨会。MIT的教授就各自的研究领域进行了专题报告,并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浙江大学教师也介绍了学院情况,双方就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

三、人才培养

访学项目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曾组织访学团赴MIT和哈佛大学进行交流访问。访学团由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在MIT的斯隆汽车研究实验室、MIT.Nano纳米研究实验室等机构进行参观学习,并与MIT的博士生和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

联合培养意向
虽然目前没有官方信息表明浙大与MIT正在开展名为“未来城市”硕士的联合培养项目,但两校在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方面的深厚基础,为未来开展联合培养项目提供了可能性。例如,双方在机械工程、光子学等领域的合作经验,可延伸至“未来城市”相关的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智能交通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