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贸易协定落地遇阻,欧盟内部分歧加剧
美欧贸易协定落地遇阻,核心矛盾在于美国单方面利益诉求与欧盟内部利益失衡的冲突,导致欧盟成员国立场分裂、协议执行条款模糊且存在歧视性安排,进一步加剧了欧盟在贸易政策自主性上的被动地位。
一、协定内容:美国优先导向下的利益失衡
关税安排
美国对欧盟输美商品普遍征收15%关税(高于历史平均水平),仅对部分商品(如飞机零部件、通用药品)适用最惠国税率。
欧盟承诺取消对美国工业品关税,并扩大农产品市场准入,但美国对欧盟钢铝产品仍维持50%关税,仅承诺“未来可能下调”。
结果:欧盟出口商品成本上升,美国通过关税壁垒保护本国产业,同时要求欧盟开放市场。
能源与投资捆绑
欧盟承诺在3年内购买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产品(液化天然气、石油等),并追加6000亿美元对美投资,同时扩大军事装备采购。
争议:欧盟内部质疑此举将导致资金外流、能源依赖美国,且协议未明确投资收益分配原则,可能损害欧洲利益。
零关税清单与标准互认
双方拟对飞机部件、关键化学品等战略物资实行零关税,但钢铝、烈酒等领域仍存分歧。
汽车行业实现标准互认,但欧盟需接受美国汽车安全标准,可能削弱本土产业话语权。
二、欧盟内部分歧:利益诉求难以统一
成员国立场对立
支持派:德国、意大利等出口导向型国家希望避免贸易战,德国汽车行业因关税从27.5%降至15%而受益,意大利则依赖对美贸易顺差。
反对派:法国、西班牙等国批评协议“不平衡”,法国农业因美国农产品零关税进入而面临冲击,同时需承担购买美国能源和军事装备的成本。
中立派:爱尔兰等国认为协议为战略合作开辟可能性,但需谨慎评估长期影响。
政界与商界矛盾
政界:部分政府认为达成协议总比无协议强,可避免欧美关系恶化。
商界:欧盟钢铁、农业等行业协会警告,15%关税将增加出口成本,降低竞争力,且大规模采购美国产品可能导致发展资金外流。
在野党与公务员批评
法国极右翼政党指责协议是“投降书”,德国极右翼政党称其“打击欧洲生产者”。
欧盟公务员担忧协议执行度与可持续性,认为模糊条款(如钢铝关税下调条件)将增大技术风险。
三、协定执行隐患:模糊条款与歧视性安排
长期经济影响
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预测,协议每年将使德国经济增速损失0.13个百分点,欧盟整体GDP可能下降0.3%。
欧盟优势行业(如汽车、化妆品)竞争力受损,美国则通过关税创收(新增关税已带来270亿美元财政收入)。
未决性长期风险
钢铝关税下调条件未明确,美国可能伺机扩大征税范围。
协议部分条款未形成书面文本,双方解读存在分歧(如制药业关税适用时间)。
歧视性失衡关系
美国通过关税大棒迫使欧盟接受捆绑条款,本质是威胁讹诈。
欧盟承诺的投资与采购缺乏具体执行路线图,可能重蹈日本覆辙(美方优先获取收益)。
四、全球影响:跨大西洋“俱乐部化”与第三国压力
排他性规则
美欧在关税、技术标准、网络安全等领域深度捆绑,形成对第三国的排他效应。
严格原产地规则将利益主要归于美欧,挤压中国等第三国市场份额。
对华竞争意图
欧盟对美工业品降税与农渔产品扩大准入,意在替代中国中高端机电与部分农食产品。
美欧联合协议可能加剧对中国企业的排斥,尤其在芯片、关键矿产等领域。
多边规则碎片化
协议采用“先政治承诺、后国内法”路径,增加多边规则碎片化风险。
欧盟对美柔化、对华刚化的政策可能加重中国企业对欧合规成本。
欧盟内部哪些国家反对美欧贸易协定?
匈牙利:经济利益受损与能源依赖的双重冲击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多次公开批评协议为“糟糕的经济协议”和“经济上的乌龙球”。其核心反对点包括:
能源采购压力:协议要求欧盟未来3年从美国购买7500亿美元能源产品,匈牙利认为这将导致欧洲以更高价格依赖美国能源,取代此前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且可能破坏欧洲能源安全。
投资承诺矛盾:欧盟承诺向美国追加6000亿美元投资,但匈牙利经济学家指出,资金匮乏的欧洲应吸引外资而非对外投资,此举将加剧欧洲经济被动性。
关税负担:匈牙利汽车、化工等出口行业将面临15%的关税,成本上升可能削弱其国际竞争力。
法国:协议“不平衡”与产业利益受损
法国政府及政界对协议的批评集中于“不平衡”条款:
关税不对等:法国总理贝鲁称协议为“黑暗日”,指责美国对欧盟输美商品征收15%关税,而欧盟对美工业品零关税承诺将使法国航空航天、烈酒等关键行业面临不公平竞争。
农产品豁免缺失:法国葡萄酒对美出口未获关税豁免,生产商利益受损,政界要求动用反胁迫工具反制的呼声高涨。
战略自主受挫:法国极右翼领导人勒庞直言协议是“政治、经济和士气上的多重惨败”,认为欧盟在安全、能源等领域对美依赖加深,与法国推动的欧洲战略自主目标背道而驰。
意大利:出口成本上升与谈判余地压缩
意大利在野党及前总理孔特对协议的批评聚焦于经济影响:
关税成本:意大利皮革制品、机械等出口行业将面临15%关税,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可能引发产业转移。
谈判余地不足:孔特批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态度软弱,导致意大利在协议中缺乏谈判空间,例如农业食品豁免条款未明确,可能损害意大利农业利益。
西班牙:关税不对等与经济增长压力
西班牙媒体及政界对协议的批评集中于经济层面:
关税负担:西班牙《国家报》指出,15%关税远高于美国此前对欧盟实施的10%“对等关税”,将加剧西班牙药品、汽车零部件等出口行业的成本压力。
经济增长冲击:欧洲央行预计协议将对欧元区整体经济增长带来冲击,西班牙作为欧盟第四大经济体,可能面临贸易萎缩和失业率上升风险。
其他国家:隐忧与反对的扩散
比利时:外交大臣普雷沃称协议“并非值得庆祝”,智库布鲁盖尔研究所研究员普瓦捷认为协议“在经贸层面堪称灾难”,可能恶化欧美贸易关系。
罗马尼亚:欧洲议会议员内格雷斯库呼吁欧盟采取贸易防护机制,修复脆弱财政预算,反映东欧国家对协议经济风险的担忧。
瑞典:对外援助与外贸大臣杜萨对美欧经贸关系前景感到悲观,建议欧盟寻求与亚洲和拉美国家签署自贸协议以对冲风险。
反对的核心矛盾:利益失衡与战略自主受挫
欧盟国家的反对立场本质上是美国单方面利益诉求与欧盟内部利益失衡的冲突:
经济层面:欧盟承担高额能源采购、投资承诺和关税成本,而美国通过关税保护本国产业,并获得能源出口和军事装备采购的市场。
战略层面:协议加深了欧盟对美国在能源、技术和军事领域的依赖,削弱了欧洲追求战略自主的空间。
政治层面:欧盟内部对协议的分裂反映了成员国在全球化与保护主义、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之间的立场差异。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