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立新 | 2025年7月15日 约翰内斯堡电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冲突持续的背景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于今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第十六次领导人会晤中宣布重大变革。沙特阿拉伯、埃及、阿联酋、阿根廷、伊朗、埃塞俄比亚等10国正式加入,使成员国数量从5国跃升至15国。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数据,扩容后的金砖国家经济总量将达42万亿美元,占全球GDP比重升至35%,人口规模突破42亿,覆盖亚非拉三大洲关键经济体。
一、扩容进程:从"金砖+"到机制化变革
本次扩容标志着2009年以来最大规模的组织变革。记者获得的核心文件显示,新成员筛选采用"双轨制"标准:
经济维度要求:GDP总量超2000亿美元或年增速连续5年超全球均值
地缘代表性:每个大洲席位不超过5国
基础设施联动:需已与现有成员国签署至少3项跨境合作协议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指出:"此次扩容首次实现能源生产国(沙特、伊朗)、粮食出口国(阿根廷)、制造业中心(埃及)与数字经济体(阿联酋)的全产业链覆盖。"
二、新金砖的三大战略支点
1. 金融体系重构
新开发银行行长迪尔玛·罗塞夫宣布,将启动"本地货币结算平台",预计2026年前实现成员国间本币结算率60%以上。该行资本金将增至1000亿美元,重点支持新能源与跨境铁路项目。
2. 科技合作升级
成员国签署《金砖人工智能发展公约》,计划在深圳设立联合实验室。巴西科技部长披露,15国将共享卫星遥感数据,建立农作物产量预警系统。
3. 能源安全网络
俄罗斯总统在闭门会议中提议建立"金砖能源稳定基金",沙特能源大臣对此表示支持。据悉该基金规模将达500亿美元,用于平抑国际油价波动。
三、国际社会的多重反应
七国集团财长紧急召开视频会议,欧盟委员会宣布加快"全球门户"基建投资。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马凯硕认为:"这是全球南方国家首次构建制度性话语权平台。"但标准普尔警告,需警惕"去美元化"过程中的汇率风险。
专家展望
复旦大学金砖研究中心主任沈逸指出:"扩容后金砖机制将形成'15+5'运作模式,即15个正式成员与5个观察员国(墨西哥、土耳其等)的协同体系,未来可能在气候谈判、世贸组织改革中发挥集团优势。"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