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晓明 2025年7月15日报道

事件回顾:一瓶"眼药水"引发的美丽误会

近日,杭州市拱墅区某小区居民张美华阿姨(62岁)因视力模糊,误将女儿购买的进口生发精华液当作眼药水使用,持续点眼一个月后,竟意外收获超乎寻常的睫毛增长效果。据张阿姨描述,初期仅感觉眼部轻微刺痛,后发现睫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最终形成长达2.3厘米的浓密睫毛,被邻里戏称为"现实版睫毛精"。

经医院检查,该生发水含有5%米诺地尔成分。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主任李建国解释:"眼部黏膜吸收效率是皮肤的数十倍,生发成分通过结膜吸收后,意外激活了毛囊干细胞。"值得注意的是,张阿姨在使用期间曾出现结膜充血症状,但误以为是普通眼部疲劳。

1f75aa0c590e160cbd6ef89f80dca349.jpeg

多方求证:美丽背后的风险警示

成分分析
杭州市质检院检测报告显示,涉事生发水含有米诺地尔、人参提取物等强效生发成分,其pH值(8.5)远超眼用制剂标准(7.0-7.8)。国家药监局化妆品评审专家周敏指出:"这类产品严禁接触黏膜组织。"

医学警示
北京同仁医院急诊科统计显示,2025年上半年共接获27例中老年误用药品案例,其中18例涉及外包装相似问题。李建国主任特别提醒:"老年人使用药品前务必核对三项:商品名、适应症、使用方法。"

社会调查
记者走访发现,45%受访老人存在"凭记忆用药"习惯。社区药师王芳建议:"子女应为父母准备分装药盒,并用大字标注用途。"

社会反响:从偶然事件到公共议题

事件经媒体报道后,抖音话题#睫毛精奶奶#阅读量突破3.8亿。淘宝数据显示,"老年专用分装药盒"搜索量周环比增长420%。更引人深思的是,张阿姨的遭遇推动浙江省消保委启动"银发族用药安全"专项行动,计划在200个社区配备药品识别智能终端。

"这个美丽的错误给我们敲响警钟。"中国老龄协会维权部主任张伟表示,将推动《老年友好型药品包装设计指南》的制定。而事件主人公张阿姨则幽默回应:"现在出门总被问美睫秘诀,但我更想提醒大家——老花镜该换就得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