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18日吉林讯 在长白山支脉的原始森林深处,吉林大学考古团队近日揭开了被苔藓覆盖千年的历史密码——一处占地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高句丽时期(公元5-6世纪)超规格宫殿建筑群。这是近三十年来我国东北地区最重大的考古发现,其宏大的建筑规制与独特的"三殿五门"布局,或将改写东北亚古代都城建制史。
一、深山现奇观:无人机航拍揭开千年王城面纱
考古队领队、吉大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张广然教授向记者展示了一组震撼影像:通过多光谱遥感技术,在距地表1.2米处清晰显现出由玄武岩砌筑的巨型台基,中央主殿基址呈罕见的"亞"字形结构,东西跨度达48米。遗址中出土的22枚鎏金铜瓦当,其兽面纹饰与朝鲜半岛发现的6世纪高句丽瓦当形成明确谱系关联。
"最令人振奋的是西侧配殿出土的完整鸱尾构件。"张教授指着实验室里一件高约1.5米的陶质建筑残件解释,"这种等级的屋顶装饰,在同时期中原王朝都属王侯级配置,证实这里极可能是高句丽鼎盛时期某位'大王'的行宫。"
二、解码建筑密码:冰裂纹地暖系统震惊学界
遗址内发现的"火道供暖系统"堪称古代工程奇迹。考古队员李颖博士演示了由数百块特制陶板组成的复合式地暖结构:"这些带冰裂纹的陶板下埋设陶管,热烟通过时会形成均匀散热。这种技术在公元6世纪的世界建筑史上堪称独步。"
更引人注目的是出土的300余件文字瓦,其中7件带有"卒本"(高句丽发祥地)铭文。北京大学高句丽史专家朴真奭教授认为:"这与《三国史记》记载的'卒本扶余王冬宫'地理位置高度吻合,可能是解谜高句丽政权北扩战略的关键物证。"
三、科技考古新范式:碳十四测年锁定"长寿王"时期
通过加速器质谱碳十四测定,遗址木构件年代集中在公元413-491年间,恰是高句丽第十九代王"长寿王"统治期。团队采用三维建模技术复原显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呈阶梯状分布,主殿与两座角楼构成"一正两厢"格局,这种将山城防御体系与宫殿礼制空间融合的设计,展现了高句丽人独特的建筑智慧。
目前,遗址已发现包括青铜宫灯、鎏金马具在内的等级文物178件。最珍贵的是一件刻有"大王巡幸"字样的青瓷残片,吉林省文物局局长王振勇表示:"这处遗址的发现,填补了高句丽中期宫室建筑的空白,对研究东北亚古代政权交互具有里程碑意义。"
(本文考古数据经国家文物局审核,更多发现细节将登陆央视《探索发现》栏目八月特别节目)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