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025年7月,南方科技大学正式获批建设“国家超级计算中心深圳枢纽节点”。这一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落地,标志着深圳在算力新基建领域迈入新阶段,也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注入核心动能。


一、国家战略布局:为何选择深圳与南科大?

国家超算中心深圳枢纽节点是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在华南地区的关键落子。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拥有华为、腾讯等全球科技巨头,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对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而南方科技大学凭借以下优势成为核心承载单位:

科研实力:南科大在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已建成多个省部级实验室,超算应用团队曾参与“天河”系列超算研发;

区位协同:毗邻香港、广州,可联动鹏城实验室、香港科技大学等机构,形成“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产业应用”闭环;

政策支持:深圳市政府承诺配套50亿元资金,支持超算中心与本地企业需求对接。

87ce2be9dbf1bc291a508dda5e4ff818.jpg


二、技术突破:深圳枢纽的“超能力”

该枢纽节点将采用国产化技术路线,核心指标包括:

算力规模:峰值性能达每秒100亿亿次(10 EFlops),相当于百万台高性能电脑同时运算;

绿色节能:液冷技术使PUE值低于1.1,较传统数据中心节能40%;

应用场景:重点服务气象预测、基因测序、自动驾驶仿真等民生与产业领域。

案例:比亚迪已与南科大签署协议,未来将通过超算枢纽优化新能源汽车电池模拟研发周期,缩短50%以上时间。


三、产学研共振:谁将受益?

高校与科研机构:开放共享算力资源,助力基础科学突破;

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算力租赁,降低AI研发门槛;

城市治理:支撑深圳“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实现交通、应急等实时模拟。

南科大校长薛其坤院士表示:“超算枢纽不仅是硬件设施,更是汇聚人才、技术、资本的创新生态平台。”


展望:对标国际,打造“中国算力名片”

深圳枢纽节点预计2027年建成,届时将与贵阳、无锡等国家超算中心协同,形成覆盖全国的算力网络。国际超算专家评价:“中国正通过自主技术路线,重新定义全球算力竞争格局。”

结语
从“跟跑”到“领跑”,南方科技大学此次获批建设国家超算枢纽,既是深圳科技野心的缩影,也为中国参与全球数字竞争提供了“硬核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