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 西安电 在哈萨克斯坦伊塞克湖畔的戈壁深处,西安交通大学丝绸之路考古队日前宣布发现一座距今1300年的唐代军事-商贸复合型城址(编号TSS-2025)。这座被风沙掩埋的"石城"遗址,极可能是史料记载中连接碎叶城与怛罗斯的关键中转站,为再现丝绸之路"中亚走廊"提供了颠覆性实证。

一、黄金腰带的失落拼图

考古队领队、西交大人类学研究院张卫国教授介绍,本次发掘取得三大突破性进展:

军事防御体系完整出土:发现唐代典型"夯土包砖"城墙结构,角楼遗址出土的"开元通宝"与突骑施钱币共存,印证唐王朝与游牧民族的军事博弈

跨国商贸铁证:清理出的12间商铺遗址中,不仅发现中原漆器、波斯玻璃残片,更出土了迄今最完整的粟特文-汉文双语账本(初步释读含"丝帛二百匹""骆驼三十峰"等交易记录)

技术考古新突破:通过无人机激光雷达扫描,首次重建出唐代驿站"三进院落"的空间布局,其建筑规制与敦煌壁画《张议潮出行图》高度吻合

e762907123056d5586a63f987046cce2.jpeg

二、科技赋能的文化解码

项目组独创的"数字丝路"技术矩阵成为亮点:

文物DNA溯源:对出土马骨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确认其为著名的大宛马与蒙古马杂交后代

AI文书复原:运用深度学习算法拼接残损文书,成功破译涉及税制、过所(古代护照)的官方文书7件

环境考古:通过沉积物分析,证实8世纪中期该地区爆发过持续干旱,为解释丝绸之路北道衰落提供新视角

三、从实验室到短视频:让文物活起来

西安交大同步启动"丝路新语"公众考古计划:

抖音账号@西交考古少女 以第一视角记录发掘过程,单条"粟特商人账单开箱"视频播放量破亿

联合陕历博推出AR体验项目,游客可通过手机"穿越"到唐代石城集市

与中亚五国高校共建数字文物库,3D打印的重要遗物将在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首展

"这不仅是学术突破,更是文明对话的新起点。"项目首席专家王华教授强调。随着秋季第二阶段发掘启动,这支由90后博士生担纲主力的团队,正在重写欧亚大陆的文明交流史。